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回复: 0

云南船模大师付昆祥续写郑和航海梦

发表于 2024-7-12 05:49: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1日是中国航海日,也是航海家郑和首下西洋纪念日。在郑和的故乡云南,由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船船模营造技艺传承人付昆祥打造的郑和古船模型展在安宁市玉龙湾亮相,20条精致的郑和船队模型以飞燕阵排开,重现600余年前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付昆祥是云南省郑和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昆明市古船船模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他12岁时开始学习船模制作,曾获得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第二名,创办了自己的船模厂。

  “世人皆知郑和七下西洋,但郑和船队究竟长什么样却鲜有人知。”付昆祥说,早年他以制作西洋船模型为主,产品曾出口到多个国家。2012年,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付昆祥决定以郑和船队为主题复刻中国古船,用船模再现郑和七下西洋。

  付昆祥表示,西洋船有标准的图纸,按图索骥就能制作出精美的模型。“而复刻郑和船队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标准,许多造船技艺传承在民间,我们必须到沿海地区找老船工一点点挖掘,再用模型的方式呈现出来,比想象中困难得多。”他说。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船队由200余艘不同用途的海船组成。其中,郑和宝船长约150米,宽约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仅甲板面积就有足球场那么大。”付昆祥说。

  2012年至2015年,付昆祥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按1:50的比例复刻了郑和船队,最大的宝船长达3米。“由于我们仍在探索阶段,很多细节并未做到完全贴合历史,因此我和团队决定按照1:100的比例继续探索复刻郑和船队。”他说。

  在此过程中,付昆祥团队搜集整理了大量中国古船制造资料,并与高校、相关行业协会专家深入探讨交流,不断完善船模的制作技艺。

  2019年,付昆祥制作的“天元号”郑和宝船被德国科技博物馆收藏。欧洲船模专家收到模型后,用“震撼”来形容600余年前的中国造船技术。和西洋船相比,中国古船用更少的绳索操控了更大的船体,且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是中国几千年造船智慧的集中体现。

  “当时我觉得非常自豪,这是此前制作西洋船从未体验过的。”付昆祥说,近年来,购买中国古船的爱好者越来越多,邀请他开展讲座、参加展览的活动也越来越多,“许多同胞通过我的模型深入了解中国造船技术、感叹郑和下西洋的壮阔,我也感到很幸福,此前所有的坚持和探索都很值得。”

  2024年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付昆祥计划带着自己的郑和船队模型“驶入”马来西亚,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之路。同时,把中国的造船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等带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郑和曾经到访过的地方,搭建新时代中外航海文化交流的桥梁。(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