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3|回复: 31

2024年7月16日新闻综合

发表于 2024-7-16 14:08: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中交四航局高质量建设海南多个安居房项目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书闻 通讯员 房毅 杜敏锋 郑淑琴 陈晋南

近日,由中交海投城市发展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四航局)承建的多个海南安居房工程传来喜讯:位于海南洋浦的中交·洋浦雅郡项目营销中心正式开放,当地市民可以走进项目实地探访,查看房源户型及项目建设进度,直观深入地了解安居房工程各项情况。

中交四航局相继承建中交·文昌雅郡、中交·洋浦雅郡和中交·文昌美庐3个安居房项目,共计规划近5000套优质房源,助力切实保障“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助力海南人民实现“安居梦”。

中交·文昌雅郡项目位于文昌市文城镇航天大道片区音乐大道北侧地段,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建成后能够提供1334套优质房源。中交·文昌美庐项目位于清澜片区南三环路地段,四航局承建标段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总户数1270户,规划安居房源2500套。中交·洋浦雅郡项目位于洋浦东部生活服务区,项目规划有安居房源1112套,中交四航局承建总建筑面积为15.9万平方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4:08:14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匠心巧手,打造作业“特种武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柳姗姗 通讯员 刘青林


在10千伏带电作业过程中,进行线路接引时,依靠常规工具不仅操作不便,而且效率较低,需要两名人员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还可能出现操作不精准等问题。国网通化供电公司带电作业团队技术领头人、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刘海洋冥思苦想,率队研发出一种“快速接线双口卡线钳”,该发明既提升了作业效率,又降低了人工和设备成本,提高了作业安全系数,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现已在10千伏配网不停电作业中得到广泛使用,被誉为带电作业的“特种武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4:08:25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原标题:山东能源灵台电厂间冷塔双塔封顶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通讯员 王富强
7月13日,作为目前国内最高的山东能源电力集团灵台电厂钢结构间冷塔双塔,历经303天的建设后同时封顶。此举标志着甘肃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扩容升级山东能源灵台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获得重大进展,将极大地促进项目整体建设进程,将助力陇东至山东特高压输电工程如期完工。
采访中获悉,在面对阴雨天气和不利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下,施工单位积极调整施工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雨季带来的影响,确保工程稳步推进,并合理调配资源,全面做好人机管控,比计划提前20天完成双塔封顶。
灵台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陇东黄土高原的泾河与渭河之间,是“陇电入鲁”工程、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重要节点”。灵台电厂项目位于当地中台镇安家庄村和邵寨镇雷家河村,于2022年9月开工地基处理、间冷塔环基施工;于2023年9月8日,开始对间冷塔实施钢结构吊装,由江苏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承建。
两座钢塔整体塔结构采用“下部锥体+展宽平台+圆柱塔体+加强环”四部分组成,其中下部锥体分6层,高度70.7m,底部直径133.5m,上部圆柱塔体分12层,直径93.5m,塔体高195m,目前为国内最高钢塔。
灵台电厂总工程师李国峰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安全质量和提高施工效率,我们选择优良的施工队伍,加强施工工序的有效衔接,超前完成钢结构原材料的采购,高效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组装和吊装施工。
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陇电入鲁”,是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确定实施的重点项目,也是甘肃继±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变电直流工程之后建设的又一条能源外送大通道。起点为甘肃庆阳换流站,落点为山东东平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线路全长约933.9公里,建成后年输送电量超400亿千瓦时,预计2025年6月建成投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4:08:36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原标题:云南滇中引水玉溪段取得突破性进展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刘宇杰 张翔 赵小双
7月13日,由中铁二局承建的曲江消能电站泄水道竖井顺利开挖完成,标志着滇中引水玉溪段取得突破性进展。
曲江消能电站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境内,泄水道竖井净空直径2.0米、深度123.9米,井身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分布白云岩,受曲江断裂的影响,白云岩砂化现象突出,强卸荷带发育,岩体较破碎。工程区地处云贵高原西缘滇东喀斯特高原地貌区,主要为构造侵蚀、溶蚀中山斜坡峻坡地形,呈陡坎陡崖地貌,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极高。
在施工过程中,中铁二局全体建设者始终践行“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的建设理念,通过抓实抓细抓牢施工组织、安全技术交底、过程质量控制、施工资源保障等多方面来确保安全质量进度三者协调统一。
曲江消能电站是滇中引水工程输水主干渠仅有的两个电站之一,建成后不仅解决了势能差大对输水结构物的破坏问题,同时每年发电量1.5亿度,可满足1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增加了投资效益,为滇中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4:08:48 | 查看全部
原标题:科技创新促进绿色转型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通讯员 赵渊青 郭晨
日前,在河北沧州的中铁沧盐公司装配式构件生产基地,4条生产线正全力运转,工人们紧张忙碌着,一块块装配式PC构件(混凝土预制件)从流水线上生产完毕,经过保养装车后,即将被运往固安市的施工现场。

据北京等地项目施工统计,装配式建筑相对普通建筑能做到节水70%、节能60%、节材15%、节地15%,同时每100平建筑面见能减少5吨建筑垃圾,能大大提升项目施工的低碳环保工作。在日常房建工程施工中,每层的工期节约时间约5天。
“今年以来,我们瞄准新能源、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新赛道,积极推动产品更新迭代、提质增效,加快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新质生产力。”该公司董事长王峰伟介绍说,过去4个多月,他们已收获包括沧州人民医院、黄骅市海润华城等多个重点项目在内的订单,逐渐成为专业装配式PC构件全产业发展的有力竞争者。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已参与京津冀地区300余个装配式项目,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发明专利3项,先后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以及环保绩效最高评级的“绩效引领性企业”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4:09:00 | 查看全部
原标题:郑州地铁7号线全线开展汛期应急叫应机制演练活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通讯员 李森
为提高防汛实战能力,增强全线各工区项目部管理人员的防汛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重视和做好突发事件快速撤离演练工作,完善项目安全制度和措施,日前,郑州地铁7号线经理部和各工区项目部相继开展了汛期应急叫应机制演练活动。

演练主要模拟项目所处地市辖区普降大雨,造成项目驻地房屋受损直接威胁到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信息监测员上报险情后,经理部及时通知各业务口负责人和全线各工区项目部,第一时间组织职工群众疏散转移,妥善进行自救和逃生。
演练以“组织得力、准备充分、秩序井然、效果明显”四步为流程,在全线演练过程中,经理部与各工区,部门与小组之间密切配合,信息传递准确及时,应急处置措施迅速得当,充分展示了郑州地铁7号线项目应急叫应机制的高效运行和应急救援队伍的良好素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4:09:13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原标题:吉林石化原油加工量再创历史新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通讯员 杨志达
7月14日,记者从吉林石化获悉,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累计加工原油467.27万吨,同比提高5.27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原油综合损失率等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实现量质齐升。
年初以来,该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技术立企、精益管理,努力向平稳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围绕保证原油加工量的“核心任务”,重点从二次加工装置运行、馏出口质量、运行参数控制等方面持续开展优化攻关,全力以赴提高装置加工负荷。上半年,累计生产汽油108.9万吨、柴油155.6万吨,均创历史新高。
精耕细作抓生产。该公司细化分解加工量及物料平衡,全面建立各装置重点指标台账,每日通报关键运行参数,适时开展生产计划调整,不断优化装置运行能力。针对16项长周期瓶颈隐患问题,成立由班子成员牵头的专业技术运行专班,强化实施分级管控、动态跟踪、定期通报,保障各装置运行末期安全平稳受控。
精雕细刻抓运行。该公司狠抓装置高负荷平稳运行,针对夏季高温高负荷生产组织,坚持“叫停”和“退守”原则,形成工艺卡片、联锁报警值、监盘巡检抽查联考制度,通过考核评比,提升员工对装置把控能力。全面压实网格化责任制度落实,紧盯装置生产末期腐蚀泄漏风险,有针对性的开展小接管、机泵预热线、盲肠死角等易腐蚀部位专项排查,累计处置各项漏点268处。
精益求精抓优化。该公司紧紧抓住成品油价格持续走高的有利时机,坚持事前算赢,合理调整加工方案和产品结构,扎实推进乙烯料攻关,加强乙烯料组分监控。强化加氢尾油BMCI等关键指标管控,尾油收率同比提高0.44%。加强汽油调合增效攻关,优化成品汽油在线优化调合系统模型,精细三套催化装置操作调整,汽油基础油调合比例提高至70.5%,混苯调合占比降至6.7%以下。
精打细算抓节能。该公司严格落实加热炉“一炉一案”,持续跟踪管控加热炉各项关键指标,使24台加热炉热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其中3台加热炉热效率实现历史最好水平。深入开展节汽及降低锅炉负荷攻关,上半年锅炉平均产汽负荷同比降低10吨/小时,达到历史同期最低水平。炼油单因耗能[国标]同比降低0.03千克标油/吨·因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4:09:26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原标题:关爱员工 夏送清凉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通讯员 范文涛 颜瑞
日前,湛江市总工会联合中铁北京工程局在中铁北京工程局广湛铁路房建三标项目部开展了“关爱员工 夏送清凉”慰问活动。
活动现场,为在高温酷暑中坚守在施工现场一线的参建人员发放了凉茶、矿泉水、西瓜、绿豆等防暑降温物品,送上一份清凉。同时,叮嘱大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预防天热中暑及因中暑而诱发的安全问题,确保施工生产安全有序推进。
据介绍,为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该项目部在施工现场设置了休息棚,供应茶水、清凉含盐饮料、绿豆汤等;设置医务室,配备防暑降温药品;合理调整施工时间,实行错峰作业,避开中午12点至下午3点的高温时段;根据天气预报和实际气温,灵活调整工作时间和工序安排,安排工人轮换作业,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4:09:41 | 查看全部
原标题:从一名农民的突发奇想,到小商贩们自发组建起集市,再到架起与122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桥梁……(引题)

两条裤子何以改变一个小镇的命运?(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通讯员 徐思凡

阅读提示

上个世纪80年代,“做裤子,卖裤子”的风潮在西柳镇涌起,那个时候,方允亮开始骑着自行车到“大集”上售卖亲手缝制的裤子。现如今,他和儿子借助电商企业、网红团队的力量,将服装生意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6月16日下午,辽宁省鞍山市的一家牛仔裤店铺内,75岁的方允亮正在与采购商洽谈合作,希望持续扩大经营规模。儿子方鸿昌则正在接听网络主播的订货电话,接下来,他将在多个互联网渠道上进行产品展示。

“与传统经营模式不同,直播带货的逻辑就是薄利多销。”方鸿昌多次同父亲讲述电商与实体店的经营区别。尽管二人的经营理念有所不同,但两代人都以自己更熟悉的模式用心经营着自家的产业。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西柳镇是中国的裤业名镇,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经过40多年的发展,西柳镇服装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拥有庞大而雄厚的产业基础。

与当地服装产业同步成长壮大的是,方允亮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方允亮开始骑着自行车到“大集”上售卖亲手缝制的裤子,现如今,他和儿子借助电商企业、网红团队的力量,将服装生意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跻身三大布衣专业批发市场

1978年初春,西柳公社东柳村农民丁其山想给孩子买一条裤子。他发现,在市场上买一条裤子要花16元,但如果买16元“的确良”布料,自己可以做成两条裤子。没承想,两条裤子刚做好就被邻居买走了。就在这一买一卖中,丁其山赚了4元。

两条裤子让丁其山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他发动家里人一起做裤子拿到周围的村子去卖,再加上送货上门,吸引了不少人都来找他定做裤子。后来,丁其山做裤子致富的消息很快传开,尤其是看到丁其山背着布包走村串户推销裤子,西柳镇的人们觉醒了,“做裤子,卖裤子”的风潮在西柳涌起,方允亮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进入这个领域。

彼时,丁其山或许不会想到,自己卖出的两条裤子会成为日后西柳服装市场成长壮大的开端。

“1981年,当地卖裤子的小商贩自发组建集市,两块砖头占地,一块包袱皮摊开就成了摊位……西柳服装市场的雏形就此形成。”方允亮回忆说,1994年,西柳镇自筹资金上亿元建成西柳服装市场,昔日的大集一跃跻身全国三大布衣专业批发市场。

辽宁省鞍山市西柳镇政府工作人员赵庆龙介绍,为了避免同质化发展,塑造整体竞争优势,政府鼓励商户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同时发挥质优价廉、款式时尚、营销方式灵活等诸多优势,现在服装市场经营产品的种类也从裤子扩展到服装面料、辅料等40大类2万余种商品,各类生产加工企业有1万余家。集群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包括10个单体市场和配套产业园区。

“旺季时,一天能卖1000多条裤子,家里的加工厂供应不上,还要找工厂代加工。”通过精心经营和持续创新,方鸿昌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方家父子在传承与发展中见证了当地服装市场的崛起,也成为市场红利的直接受益者。如今,西柳服装市场集群拥有摊位2.62万个,最高日客流量达5万余人。

与此同时,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当地还建起了物流园。

西柳镇地处辽南沿海连接东北内陆的关键节点,是北方“一带一路”跨亚欧大陆桥“辽蒙欧”“辽满欧”通道上的重要门户。

记者了解到,2018年,西柳国际物流园开工,同时在国内边境口岸节点城市布点“驿站”30余个,打通了“中蒙俄欧”贸易大通道。由此,西柳服装市场集群的知名度、集聚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

辽宁西柳商贸物流集团总经理高昌洪说,园区入驻物流运输企业72家,拥有国内线路666条,年货运吞吐量达120万吨。

在辽宁鞍山海城西柳海关监管场所,一批批长裤、衬衣、鞋袜等商品即将出口。与常规贸易方式不同,这些商品来自西柳镇多个商家,通过组柜拼箱的方式出口至南非、美国、沙特阿拉伯、韩国、意大利等122个国家或地区。

“2020年,西柳服装城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为西柳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赵庆龙说,这一外贸新业态为产业集聚区内的小微企业、个体户架起了国际贸易桥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享受增值税免征、便捷通关、结汇创新和网上申报等惠企措施,从而解决了订单小、货源杂、品种多、无增值税发票等诸多贸易难题。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西柳对外贸易供货商达6122户,累计出口6.07亿美元。

与此同时,西柳正着力推进专业市场集群向全产业链升级发展。其中,做全产业链前端,加速发展市场配套加工产业集群;做强产业链中端,加速本土产品质量提升;做活产业链末端,打通对外开放国际物流大通道。

打造电商基地提升竞争力

“衣服是冰丝做的,穿上凉快,所有产品都是我们自家生产的,价格公道……”主播蒋泊正对着手机屏幕在推荐新款冰丝夏装。在他的直播间里,一个小时的下单金额已经超过1万元。

近年来,西柳以打造电商网红直播基地为突破,创新发展数字商贸产业和电商网红经济,推进西柳市场向商品品牌化、配套智能化、贸易国际化转型,加速推动实体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西柳电子商务产业园应运而生。

“以前坐在店门口等顾客,现在主播找我拿货,每天几个小时在网上直播,一场最多销售2000多件。”方鸿昌说。

西柳镇电商产业管委会主任宋业财介绍,为培育直播带货新模式、新业态,园区除了提供工作空间外,还提供各类便捷服务,帮助有创业梦想的人来这里“拎包创业”,同时邀请头部企业的专业讲师开展培训,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240余场次,参训人员1.6万人次。截至目前,西柳镇聚集带货主播1万余人,2023年电商交易额221亿元,快递量2.2亿件。

“这件衣服的材料是‘石墨烯+纳米陶瓷’,针对寒冷地区设计开发,能在零下40摄氏度下保温6小时。”在西柳电商产业园,这款高科技户外马甲的经营者潘春生介绍说,该产品广受国外客商青睐,远销欧洲、北美地区。

记者了解到,凭借先进的加工工艺及优质的产品,西柳目前已拥有完整的冰雪服饰产业链,形成了西柳纺织服装的强劲竞争优势。

“我们最需要的是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这也是所有在西柳成长壮大的商户及企业一直在做的事。”潘春生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4:09:55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在虚拟的转炉内,动态画面清晰呈现,工人可以全面剖析炼钢全过程,破解冶炼中的技术难题(引题)

“数字孪生”让炼钢更智能(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杨立文

在整洁的首钢京唐钢轧作业部炼钢作业区现场,200吨的炼钢转炉平稳有序地运行着。此时,在炼钢主控室的显示大屏上,硕大的模拟炼钢转炉冶炼动态图像格外醒目。

在这个动态冶炼画面里,虚拟钢水不停地翻滚,中间一根氧枪底端模拟冶炼过程,在炉内发出耀眼的白光……这是转炉内实时吹氧的状态。

在虚拟转炉的左右两侧,转炉信息、烟气信息、副枪信息、冶炼信息、辅料信息……各种炼钢参数在不停地变化着,转炉内部的冶炼状态在这个虚拟图像上被展示得淋漓尽致。

“转炉炼钢是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看不见、摸不着。在这个过程中,以前所有操作都是依靠人工经验和传承。现在有了这套数字孪生系统,我们就可以通过它来进入虚拟的转炉内,全面剖析炼钢全过程。”首钢京唐公司炼钢工张俊飞指着大屏幕上正在实时运转的炼钢数字孪生系统赞不绝口。

张俊飞提到的数字孪生系统全称是“首钢京唐转炉数字孪生系统”,是由首钢京唐钢轧部联合数智运营部、首自信等单位共同研发的业内前沿新技术。该技术将可视化和数字孪生技术进行融合应用,为进一步破解钢铁冶炼流程中共性技术难题,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和系统解决方案。

近年来,首钢京唐强化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全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他们以全面提升“绿色炼钢”能力为抓手,推动炼钢向“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高效化”深度转型。

“转炉智慧炼钢系统,实现了转炉吹炼、出钢、溅渣、出渣生产全程的智能化控制,使用比例超过90%,过程无干预率在95%以上。经专家团队评议,系统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起智慧炼钢,首钢技术专家、钢轧部主任工程师闫占辉对炼钢系统技术点如数家珍。

闫占辉说,转炉智慧炼钢系统提高了生产稳定性和产品稳定性,使直出钢比例提高约26%、冶炼周期缩短2分28秒、钢铁料消耗指标降低约2.9千克/吨。

推动智慧炼钢的目的是什么?

首钢京唐钢轧部党委书记王国连回答:“智慧炼钢不仅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运行,可以消除人为操作导致的犯错几率,让产品质量更稳定、更具竞争力,职工有更大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然而,面对钢轧部人员结构年轻、经验不足、工艺相对复杂的状况,抢占“智”高点并非易事,每前行一步,都会遇到新问题。攻关团队瞄准重点工序瓶颈问题,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域统筹、逐项攻关、奋力突破。

在数字孪生炼钢系统研发团队中,京唐工匠、钢轧部炼钢工王东是关键成员之一。谈起攻关过程时,王东颇有感触:“这套系统实现投产非常不容易,在模拟和热试阶段误报警、信号中断等故障频出,除了自身程序之外,周边环境、物料种类、生产介质的任何变化都需要涵盖进去,通过我们生产技术和设备人员的多次改动才优化了使用效果。”

在炼钢作业区操作台前,生产人员手握鼠标点击“吹炼开始”按钮,智慧炼钢系统控制氧枪自动下降开始吹炼、物料自动加入、底吹自动控制、氧枪根据返干和溢渣实际炉况进行枪位自动调整、副枪自动测量,直至吹炼结束无须手动干预;点击“出钢开始”按钮,智慧炼钢系统控制转炉倾动、钢包车自动跟随、出钢异常报警停摇,直至出钢结束无须手动干预……2023年2月,钢轧作业部8号转炉开始陆续实现各步骤自动控制;2023年8月,各功能模块投入使用并完成联动运行。历时20个月,自主研发的转炉智慧炼钢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成效显著。

“以前的炼钢过程需要工人去现场手持炼钢镜进行观察。你看,现在我们直接在大屏上显示吹氧效果,整个过程数据一目了然,而且还相当准确!”现场工作人员兴奋地说。

“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各自为战,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和诸多工艺技术创新,更需要把系统的每个环节都做到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化、数字化。”闫占辉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