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吉林石化原油加工量再创历史新高 |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通讯员 杨志达 |
7月14日,记者从吉林石化获悉,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累计加工原油467.27万吨,同比提高5.27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原油综合损失率等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实现量质齐升。 |
 |
年初以来,该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技术立企、精益管理,努力向平稳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围绕保证原油加工量的“核心任务”,重点从二次加工装置运行、馏出口质量、运行参数控制等方面持续开展优化攻关,全力以赴提高装置加工负荷。上半年,累计生产汽油108.9万吨、柴油155.6万吨,均创历史新高。 |
精耕细作抓生产。该公司细化分解加工量及物料平衡,全面建立各装置重点指标台账,每日通报关键运行参数,适时开展生产计划调整,不断优化装置运行能力。针对16项长周期瓶颈隐患问题,成立由班子成员牵头的专业技术运行专班,强化实施分级管控、动态跟踪、定期通报,保障各装置运行末期安全平稳受控。 |
精雕细刻抓运行。该公司狠抓装置高负荷平稳运行,针对夏季高温高负荷生产组织,坚持“叫停”和“退守”原则,形成工艺卡片、联锁报警值、监盘巡检抽查联考制度,通过考核评比,提升员工对装置把控能力。全面压实网格化责任制度落实,紧盯装置生产末期腐蚀泄漏风险,有针对性的开展小接管、机泵预热线、盲肠死角等易腐蚀部位专项排查,累计处置各项漏点268处。 |
精益求精抓优化。该公司紧紧抓住成品油价格持续走高的有利时机,坚持事前算赢,合理调整加工方案和产品结构,扎实推进乙烯料攻关,加强乙烯料组分监控。强化加氢尾油BMCI等关键指标管控,尾油收率同比提高0.44%。加强汽油调合增效攻关,优化成品汽油在线优化调合系统模型,精细三套催化装置操作调整,汽油基础油调合比例提高至70.5%,混苯调合占比降至6.7%以下。 |
精打细算抓节能。该公司严格落实加热炉“一炉一案”,持续跟踪管控加热炉各项关键指标,使24台加热炉热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其中3台加热炉热效率实现历史最好水平。深入开展节汽及降低锅炉负荷攻关,上半年锅炉平均产汽负荷同比降低10吨/小时,达到历史同期最低水平。炼油单因耗能[国标]同比降低0.03千克标油/吨·因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