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6|回复: 1

麦子落在地里,会结出许多子粒

发表于 2024-7-16 14:27: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麦子落在地里,会结出许多子粒

方寸

7月9日,“人民的演员”于是之97岁诞辰日。

这一天,一出独角戏《于是之家书》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上演。被设计成弧形的白色舞台上挂满了各种戏服。演出尚未开始,女演员出现在舞台上,旁若无人地走来走去,沉默抑或喃喃自语。舞台上方的大屏幕,放映着无声纪录片《演员于是之》;剧场里回响着由不同声音朗读的一封封于是之写给太太李曼宜的书信……

演出开始,一大段独白,是对于是之的介绍,还有他讲过的艺术观点。譬如赞誉:台上优孟衣冠,台下磊落光明,于是之的一生,可谓“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的一生。譬如从艺几十年,在舞台上塑造的多个经典角色:《龙须沟》中的程疯子、《茶馆》中的王利发、《骆驼祥子》中的老马、《名优之死》中的左宝奎、《洋麻将》中的魏勒、《丹心谱》中的丁文中、《太平湖》中的老舍、《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每个角色都独具特色,光彩熠熠。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于是之是遥远的存在,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亦不曾看过他的现场表演。《于是之家书》的艺术指导濮存昕说,为艺术甘于苦行的是之老师必是我们封的神、竖的旗,愿观众也能在这出独角戏中感受到这面旗帜拂来的清风。

80后闽宜是这出剧的剧作、导演,她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了15年,担任过场记、舞台监督、文学编辑、戏剧构作、制作人,等等。对于被行业视为“神”一样存在的艺术家,她的心中充满敬意。“比起荣耀和幸福,我更愿意理解是之老师和曼宜老师的伤痛。那不属于一个人或一个时代,那是我们共同的生活,在绝望和希望中追问目的和意义,平淡、琐碎、甚至乏味。可就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们生发了无与伦比的爱,创造不朽的艺术形象,组建了一个有抒情传统的家……”

家书,私密且真实,无疑是“理解”的最佳切入口。在当下联络如此便捷的时代,没有家书、情书,没有鸿雁传书的期盼,不失为一件憾事。于是之与太太李曼宜的家书让我们看到了“鸡毛蒜皮”的价值,出现在戏中的家书,大多是些针头线脑的日常生活,那是艺术家的另一面:他温柔体贴,他们的生活平淡温馨,他敬业却清醒,自信却谦逊,他也曾脆弱无助……通过一封封家书的幽微脉络,可以察觉到伟大蕴于具体,是无数“渺小”和“日常”造就了“崇高”。

2013年1月24日,于是之的葬礼以灵车在首都剧场绕场一周的形式低调结束。屏幕中在播放于是之和首都剧场告别的影像记录,这就是闽宜所说的,“2013年,我们站在首都剧场的台阶上接是之老师回家。一个古典主义式的英雄与自己的城邦告别。”

紧接着,女演员独白,请允许笔者摘录如下:“一个人就是一个时间,是之老师只是比我们更早回到他自己的时间,那个地方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辽阔疆域——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无悲无喜。我不相信一张床、一个房间就能禁锢是之老师。在那个我们不了解的世界里,一呼一吸之间,他就能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他比我们自由。所以外面的人渐渐朽坏,他日日更新;外面的人患得患失,他早已永在。一粒麦子落在地里如若不死,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会结出许多子粒来。”

花开一季,草存一世。什么样的生活值得过?这出独角戏在提出问题,也在试着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6 14:30:45 | 查看全部
他比我们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