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1|回复: 0

世界冠军入职高校 教学效果应比头衔更耀眼

发表于 2024-7-18 20:37: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澎湃新闻报道,著名泳将傅园慧入职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教学为主岗”的流程启动,将负责游泳课程教学等工作。今年,她刚从北京体育大学硕士毕业。此前,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已有3名世界冠军任教,分别是曾在多届世界杯获得7枚金牌的前国家皮划艇队队员许亚萍、羽毛球世界冠军韩呈恺和健美操世界冠军寿旻超。
  世界冠军入职高校,不仅能向学生们分享体育运动的专业要领和经验,还能培养、挖掘新人,为他们带去榜样的力量,传播体育精神,鼓励更多体育爱好者走向更高更大的舞台,从这一点上很有优势。更何况,像傅园慧这样的世界冠军,有能力、有学历,又谈吐风趣,学生们想必也会十分欢迎。
  有媒体梳理发现,如今已有不少世界冠军入职高校。例如,曾获7次世界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刘伟,入职北大体育教研部,现任体教部教授;包揽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全运会“全满贯”的丁宁入职北大,任体育教研部讲师;中山大学官网显示,该校体育部师资队伍有4名奥运冠军;等等。开公开课、带校队、做教学研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闪闪发光。
  中国早已成为世界体坛的金牌大户,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越来越多,入职高校自然不再是什么新鲜事;运动员退役后,如果高校能够提供一个合规、稳定的再就业渠道,其实对于保障运动员权益、鼓励人们从事体育,也是有帮助的。

  当然,为人师表,责任重大。“冠军”终究不是学校代言人,其本质上还是大学老师。成为老师的运动员们,除了要提供专业性指导,还应懂得教育的意义,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成就和头衔固然重要,但对于身份转换,需要更多考量。一方面,冠军出身的老师,其专业素质、拼搏精神该如何转化到实践中去,在教学水平等综合素质上,应有更高要求和标准;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安排、人才培养等配套制度,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以适配冠军任教的变化,进而充分发挥人才和资源的价值。

  应该看到,世界级体育冠军未必一定是最优秀的体育教师,而职业成绩没那么突出的运动员也可能有出色的教学水平。无论如何,因地制宜,从实际需求出发,运动员入职高校任教才不至于变得冲动和功利,才能得到更多认可和支持。

  世界冠军入职高校,实际取得的教学效果应比头衔本身更耀眼。招聘和入职虽然简单,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弘扬体育精神却并不容易,仍需不断努力,持续发展。(郑州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