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回复: 0

巧手传技艺 生活添新彩

发表于 2024-7-19 19:20: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亮
  日前,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田桥镇泗兴屯村的柏杏书画院内,十余名农家妇女正利用雨后的农闲时间,挥笔作画。
  “县书画院定期选派资深画家到村里进行义务教学,为俺们村培养了80多名优秀画师。村民们忙时种果树、闲时执画笔,在家门口作画,完成后再由县里统一回收销售。现在,每位画师平均每月可增收3000余元。”泗兴屯村党支部书记王福林介绍。
  如今,巨野县大力发展工笔牡丹画产业,年投入500万元用于书画人才公益培训,书画产业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其中农民画师8000余名,年交易书画作品150余万幅,作品远销40个国家和地区。工笔牡丹画产业不仅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更让普通百姓在精神上获得了自信和富足感。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近年来,菏泽市围绕乡村文化振兴,积极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创新文化产品,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走进菏泽市鲁西新区马岭岗镇曹州面塑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斌家中,一个个形式多样、惟妙惟肖的面塑令人目不暇接。活泼俏皮的面塑展现出灵动与生机,同时还融入了二次元3D形象设计,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潮和青春风采。
  为推动非遗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菏泽市积极挖掘传统文化技艺的新内涵,通过创新产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壮大。以曹州根雕、曹州堆绣、曹州蛋雕、刻瓷艺术、皮毛玩具等为主的20余类手工艺品不仅激活了传统文化、增加了乡村旅游的魅力,更成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金路子。
  目前,菏泽市已经形成了一批乡村“非遗”品牌,成为吸纳村民就业和带动村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18日 09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