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4年7月24日新闻综合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4:01:41 | 查看全部
中工网评论员 张雪

又是一年暑期来临,人们的出游热情高涨起来。据央视等媒体报道,暑期以来,文旅热度不断攀升,避暑游、亲子游、研学游、毕业游等受到人们青睐。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周,全国文旅消费规模环比增幅超过20%。丰富多彩、活力满满的暑期文旅市场,展现了人们强烈的出游意愿和市场的供需两旺,折射出我国文旅消费的深厚潜力。

一直以来,暑期都是文旅消费旺季。在海边滑水冲浪、去大草原追寻“诗与远方”、到夜市品尝特色小吃等传统出游方式需求强劲。与此同时,今年,融合多种业态的“文旅+”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有的是“文旅+影视”,循影视足迹漫游成为旅游新风尚;有的是“音乐+文旅”,哪里有演唱会、歌舞剧,哪里便有游人如织;还有的是“文旅+数字”,AI等前沿技术提供的互动式、沉浸式文旅体验人气高涨……文旅消费新场景、新模式层出不穷,让今夏的文旅市场在延续以往热度的同时更加亮点纷呈、活力满满。

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的背后,是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打卡式出游,而是越来越注重个性和品质的转变。以研学游为例,与以往侧重于“游”相比,今年,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更关注在“研”中学到什么,因此更倾向于选择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的特色研学项目。不止学生,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注重旅行中的文化探索和故事体验,试穿传统民俗服饰、围观传统非遗手工作坊、到博物馆感受华夏文明……“深度游”“文化味”已然成为今夏文旅市场的关键词。

文旅消费需求火爆,相关的服务和产品供给也要跟上。近来,不少省市趁“热”而上,在政策支持上“各显神通”。比如,江苏推出了中高考生景区免票、发放文旅消费券、酒店餐饮优惠购等多项优惠措施和活动;北京宣布暑期市属公园园中园、博物馆等取消周一闭园(馆)的规定;湖北、四川等地以苏轼、李白等历史名人的文学创作、历史遗迹等“串点成线”,推出主题旅游路线;山东、贵州等地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推出各具特色的红色展览、红色研学等活动……各地消费优惠诚意满满,服务保障便捷贴心,文旅产品兼具品质与特色,努力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提供更优质、愉悦、难忘的旅游体验。

日前,2024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启动,文化和旅游部将组织各地围绕暑期旅游旺季推出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新型消费场景及惠民措施。期待在有关部门和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更多便民利民的出游优惠政策得以推出,更多服务品质和文化体验并重的文旅产品得以形成,人民群众能够共享一场“烟火气”“文化味”兼具的文旅“盛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4:01:52 | 查看全部
中工网评论员 郭振纲

据7月16日《工人日报》报道,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2022年底,山东出台相关办法,探索实行“专精特新”企业职称申报举荐制。济宁市任城区在“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技能人才密集的企业推行职称申报“董事长举荐制”,探索出“谁使用、谁举荐、谁评价”的职称评价新模式。2023年以来,有11名产业工人通过董事长或研发创新团队举荐,打破常规快速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董事长举荐制”对原来主要“凭学历”“熬年限”的职称申报方式进行了改进——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取得原创性科技成果、作出重大贡献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无须逐级晋升,经企业董事长或研发团队技术带头人举荐,可不受原职称资格、学历资历、工作年限、继续教育等条件限制,直接申报工程技术系列高级职称。这大大缩短了技能人才晋升的周期,也让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了快速晋升。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评价。以此为引领,各地在打通“产改”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赋予企业育人、引人、用人自主权方面推出了不少新举措,取得了不少新成效。

比如,一些地方打破技能评价与职称评审之间界限,实现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融合互通,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获评高级技术职称;一些企业将获全国技术能手的高技能人才同技术管理人员一起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打破了产业工人成长的“天花板”;一些地方明确世赛、国赛等劳动技能大赛的获奖者可破格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高级技术职称……这些举措让技能人才晋升有了更多的新路径,也激励着各类技能人才努力创造创新,走好“技能报国”之路。

一些企业聚集着不少高技能人才,企业了解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贡献度,也希望帮助他们实现快速成长,进而发挥出更大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评价,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让企业科学、合理、公正地设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当前,我国在高技能人才认定和高级技术职称方面有不少“硬杠杠”,集中体现在学历要求、资历要求、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要求等。尽管有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相关要求,在一些特殊行业和领域增加了不少“破格”渠道,但这些渠道依然有待进一步拓展,企业自主评价的占比依然较低,由此导致不少产业工人依然被挡在了技能等级认定和职称评定的“门槛”外,高技能人才成长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给企业更大的技能评定自主权,在既有通道上不断“松绑”是大势所趋,但鉴于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庞大,不同所有制企业技能认定和职称评定的权限和路径不同,打开自主技能认定和职称评定的“入口关”,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开辟更多像“董事长举荐制”一样,让更多职工能参与,让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进行评审并举荐的途径和方式,是符合“产改”要求的新路子。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不断培养新型劳动者。作为新型劳动者队伍的中坚力量,高技能人才的培育、成长、作用发挥至关重要。期待各地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通过不断创新,探索出更多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的新做法、新路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