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经济广播
暑热连连
大暑时节恰逢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
骄阳灼灼,酷热难耐
容易引发这3种疾病↓↓
1、中暑
长时间的高温以及热辐射
会使人机体的热量积蓄过多
从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神经系统出现损伤,引发中暑
医生提醒
中暑并非高温下剧烈运动才会产生
老人、婴儿、孕产妇等
体质稍弱人群尤其要注意
2、肠道疾病
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坏
再加上天气湿热
此时如果吃了一些不太新鲜的食物
就容易引发一些湿热性的肠道炎症
医生提醒
由于儿童本身脾胃较弱
夏天更容易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情况
3、热中风
为何夏天是中风的高发期?
医生介绍,夏季气温高
人体出汗较多,容易脱水
在原有血管病变的基础上
容易诱发缺血性卒中
老年人以及有脑中风史的人群要特别注意
此外,气血不足、体质较弱的人群
也有热中风的风险
大暑时节正值一年中
天气最炎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
中医有“冬病夏治”的理论
“冬病”指的是冬天容易出现或加重的疾病
常见的有风湿、哮病、咳嗽等
“夏治”是指在天气比较炎热时
采取措施提升阳气、驱除寒邪
达到扶正固本、祛邪养生、治未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必选三伏贴吗?
医生介绍,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中医调护阳气的方法很多
如口服汤剂或中成药、针灸、穴位贴敷等
三伏贴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
有慢性疾病
难以坚持喝中药、做针灸的患者
可选三伏贴
但对于发病较急的人群
建议选择起效更快的中医内治法
如口服中药汤剂等
大暑时节
这2件事是养生重点
大暑时节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高温和潮湿
因此,养生要特别注意健脾、祛湿
1、如何健脾
中医认为五脏应四时
脾与四时之外的“长夏”(夏至—处暑)相应
此时节可以多吃
山药、茯苓、冬瓜等
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建议少量多次喝水
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
2、如何祛湿
夏季天气潮湿、雨水多
再加上经常喝冷饮、吹空调等
很容易造成寒湿之邪侵袭人体
相对来说,一年四季中
夏季更需要祛湿
医生推荐按揉丰隆穴、足三里、脾俞穴
3个穴位祛除湿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