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回复: 0

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韧性

发表于 2024-7-30 14:48: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韧性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多地遭遇强降雨,一些城市出现内涝,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城市内涝,尽管有雨量大、雨期长、短时集中降雨等自然原因,但也暴露出不少城市在防汛治涝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为此,应树牢底线思维,立足长远,多管齐下提升城市内涝风险防范应对能力,让城市在暴雨面前更具韧性。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短板弱项。城市发展不仅要有高楼大厦,也要注重保留好山川风貌,顺应自然。然而,有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阻断水系、河道“变瘦”、围湖造陆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一旦遭遇暴雨,水流不畅、难以及时排出,城市内涝严重。不少城市周边缺少配套的蓄滞洪区,导致洪水无处可去,城市抵御洪灾的能力大大减弱。

同时,有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标准不高。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重地上、轻地下的问题一直存在。作为地下工程的城市排水系统,不像地上工程一目了然,一些城市排水管网欠账较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较低。每年夏季,“城中看海”现象无不暴露出城市排水系统的薄弱。由于城市建成区面积大,对现有排水管网进行大范围更新投资巨大,导致一些城市排水系统更新升级缓慢。

暴雨等极端天气历来是城市的重大威胁,防汛事关群众安危。告别“城中看海”,不能只是民心所盼,而要落在实际行动中。尽管存在一些现实困难,但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才能早日改变现状。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城市水系的畅通、排水设施的提档升级应该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方面,需加大投资力度。

加强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疏浚城市河道,完善城市水系,将城市内河与自然江河湖泊进行连通,实现雨水的快速排出。针对未被大面积开发的城市低洼地区,可以建设人工湖,增强城市含蓄水源的能力。在重点城市周边地区,要强化蓄滞洪区建设,给洪水留空间、留出路,提升区域整体防御洪水能力。

推进重点城市、重点易涝地区地下排水管道改造提升,提升城市应对极端暴雨洪涝的能力和韧性。对于地下商超、停车场、人防工程、地铁等地下空间,开展风险排查,增设抽水泵站等设备设施,提升排水防涝标准。此外,城市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注重建设城市绿地、保护城市湿地,构建“蓄排结合”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

提升城市防汛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不懈抓落实,统筹推进地上、地下防汛基础设施建设,真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要强化数字赋能,建立健全城市灾害预报预警体系,用数字化手段全面掌握城市降水、排水系统运行、道路积水等情况,提升城市防汛的智慧化水平,让城市更加安全、宜居、智慧。(吴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