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3|回复: 23

2024年7月31日新闻综合

发表于 2024-7-31 13:54: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鏖战雨夜保生产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通讯员 王婕妤

“天气预报显示,未来12小时,预计仍有暴雨,马上组织精干力量,调配应急物资,对附近江边防洪堤坝进行沙袋加固!”7月27日20时50分,接到吉林石化调度中心紧急防汛指令,该公司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人李志民立即展开相关部署。

连日来,因持续降雨,松花江水位不断上涨,吉林石化随即启动防汛应急响应。防洪堤坝是保护江城人民生命财产和厂区装置稳定运行的最后一道屏障,不容有失!吉化消防支队、建修公司等单位也陆续接到“固堤”指令。

21时17分,各单位120余人迅速集结完毕,7台抢险车辆同步准备就绪。雨势渐大,路面湿滑,照明不足,雨夜可见度差,但这都挡不住大家奔向防汛“战场”的脚步。

“把人员分成多个小组,统筹调配、分组施工、逐项落实,划分责任区域,保证施工安全……”污水处理厂防汛主管副主任徐君家,坐镇一线指挥。

现场,大家默契配合,你装沙子、我扛沙袋,你清淤泥、我筑堤坝……经过一小时紧张奋战,600余个沙袋构筑出的100余米堤坝出现在众人眼前。

7月28日,随着大范围强降雨,险情再度来袭。17时10分,污水处理厂调度室接到预处理车间讯息——厂外1号泵房超过警戒水位,装置区出现雨水内流,积水严重,需马上对装置区外围及配电室进行沙袋加固!

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一切。污水处理厂迅速调集沙子30立方米,17时30分,20余人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在1号泵房门前集结完毕。根据施工任务,大家兵分两路,一组对装置区外围进行沙袋加固,另一组则对临边道口展开防洪围堵。

每个沙袋重30公斤,被滂沱大雨淋湿后,变得更加“分量十足”,参战人员穿着雨衣雨鞋,在泥泞的道路上负重而行,互相配合的呼喊声响彻装置区。“快……这边再来一袋”,不顾敲打在脸上的雨水,预处理车间主任陈喜双一边奋力移动步伐,一边大声提醒作业人员:“地面有积水,当心脚下,注意防滑”……

这边一批作业人员刚被换下来,那边另一组工人立刻顶上去,90分钟后,随着最后一个沙袋封堵完毕,当晚这场“抗洪抢险攻坚战”圆满画上了句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3:54:20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南昌进贤项目科技展示区会展中心主体幕墙装修完成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通讯员 杨梦凡
近日,中交路建承建的江西南昌进贤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PPP项目科技展示区会展中心主体幕墙装修已完成。

江西进贤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PPP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13年。该项目是江西省大中型重点推进项目,其中国际会展中心是进贤有史以来单体面积最大、建设档次最高的唯一具有会展功能的大型现代化建筑,为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流通、服务、展示交易六大功能于一体的江西省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做好了铺垫。
项目建成后,将为进贤县及周边地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孵化平台,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器械企业特别是新开办企业的资金投入,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助推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结构调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3:54:34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最高海拔段进入架线施工阶段

实习生 李宗懋 通讯员 邹建华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曹玥


“张力场准备完毕,牵引场准备完毕……牵引机开牵”。近日,在位于四川省康定市境内海拔4700米的1R074号张力场,随着架线总指挥李冰开牵指令的下达,在2台牵引机的机器轰鸣声中,10根钢芯铝绞线从放线架上被缓缓牵出,标志着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川3标)正式进入架线施工阶段。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联网工程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重大战略的重大工程,新建特高压交流线路658千米,沿线新建四川甘孜、天府南、成都东和重庆铜梁4座特高压变电站。该工程是世界最高海拔的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工程建设将首次面临高海拔、重覆冰、高地震烈度等多重挑战。

青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川3标)起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折多山观雪台,止于康定市二道桥村,线路长度21.867千米,新建铁塔49基,沿线海拔在3240~4750米之间。该标段架线首场牵张段为1R061-1R074号铁塔,放线段长度为5.839千米,架线采用“2×一牵5”的方式同步展放导线。

为确保工程按照里程碑计划进行,青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项目部克服高海拔、恶劣天气和材料运输难的影响,科学部署、精心策划、倒排工期,合理安排铁塔转序和架线施工节点,提前对首场架线段进行现场勘查,根据标段现场实际情况设定架线区段并制定各项安全保证措施,从而保证首场架线施工顺利进行。

“首场架线段平均海拔在4600米左右,架线面临高海拔缺氧、机械降效和劳动力下降等问题,我们将加大人员投入,加强现场安全管控力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按时完成首场架线施工任务”。在1R074号张力场,该标段项目经理鲍海浚说。

与此同时,施工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标段海拔高、塔位落差大等情况严格控制放线段。作为世界首次采用10分裂导线的输电线路工程,又有着高海拔重覆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通过研究10分裂导线展放难题,进行相关技术攻关,通过对高原牵引机和张力机设备降效改造,最终采用“2×一牵5”的张力架线施工方式展放导线。该架线方式可以保证导线处于同一个高度位置,有利于弧垂观测,同时可以保证导线间距相对加大,防止大档距、大峡谷内牵引时导线间的缠、绞、套现象发生,有利于导线质量控制。

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施工项目部严抓现场安全管控,落实各级安全责任,现场按照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要求采用一系列绿色施工措施,架线采用无人机展放引绳,绳索全过程不落地,防止损坏植被和树木,全力保护好工程沿线生态环境。

下一步,青海送变电公司将严格落实“四个管住”要求,加强现场安全管控,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架线施工、断紧线和附件安装工作,确保工程按照里程碑计划顺利完工。

据悉,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是连接四川、重庆的电源和负荷中心的电力高速路。该工程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运,建成后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50亿千瓦时,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保障区域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3:54:48 | 查看全部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原标题:16年来,李强投身港口技术创新,用技术赋能津港效率“金招牌”(引题)

攀高逐“新”向深蓝(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通讯员 王琳

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港口大模型PortGPT1.0……一个个地标工程和重大成果见证着天津港的发展,也是李强从初出茅庐的科技人才到天津港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的进阶过程。

他向“新”而行,筑梦深蓝,积极开展港口科技创新和智慧零碳转型,用技术赋能津港效率“金招牌”,展现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风采。

技术赋能智慧零碳码头

2008年,从天津大学自动化专业博士毕业的李强,作为紧缺人才,引进到天津港集团工作。

秉承着“要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初心,在坚持学习、勇于创新中不断提升能力,不到几年的时间里,李强迅速成长为港口信息化和设备管理技术骨干,在科技创新和智慧赋能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2019年9月,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开始筹建,需要在1年时间内完成整个码头的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和系统策划。特别是在信息化控制系统方面,从设计阶段就全部采用5G、自动驾驶、大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当时这些领域完全是技术空白,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让李强为首的项目技术团队倍感压力。

关键时刻,作为共产党员的李强带领技术团队迎难而上,通过反复调研、讨论和测试验证,创造性提出了“自动化单小车岸桥+双悬臂轨道吊(ARMG)+智能搬运机器人(ART)”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0方案,通过采用“堆场平行岸线布置+边装卸”的创新生产工艺,大幅提升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

2021年10月,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实现了多个首创:全球首个自主研发、真正基于AI的“智能水平运输系统”;全球首个实现车路协同超L4级无人驾驶在港口规模化商用落地;全球首个实现真正意义上“5G+北斗”融合创新的全天候、全工况、全场景泛在通信;全球首个实现绿电自发自用、自给自足,码头运营全过程零碳排放……

如今,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景象,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往来穿梭。李强在兴奋之余陷入沉思:“智能科技赋能,让港口生产作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我们能不能走得更远,将C段智能化码头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广呢?”

为码头装上“智慧大脑”

背靠京津冀,面向全球五大洲,重新开港72年的天津港迎来历史性巨变,而改造传统码头作业模式成为其中重要一环。

2020年10月,李强来到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作,带领技术团队开启了为传统集装箱码头装上“智慧大脑”的创新之路。

由于码头坐落在吹填形成的人工海岛上,堆场的不均匀沉降十分严重,而且码头采用常规的四绳轮胎吊,其全自动改造和联合生产在全行业尚无成功案例。

李强带领共产党员突击队把功夫下在啃“硬骨头”上,成功突破了“全自动四绳轮胎吊吊具防摇防扭”等关键技术,相关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凭借在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码头积累的成功经验,李强带领技术团队通过整合码头调度指挥、安全管控、设备运行、视频巡查、能源管控5大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码头生产运营的全要素、全过程数字化管控,给码头数字化转型装上“智慧大脑”。

在推进太平洋国际公司零碳转型期间,李强创造性提出了“绿色能源自发自用,设备设施电动升级”的传统码头绿色发展模式,用“绿电”替代“市电”,从能源供给侧彻底解决绿色港口建设的制约性因素。

如今,码头100%使用绿电、车辆100%电动化替代、码头岸电设施100%覆盖、机修废水100%处理与回用……

“我们建成了全球传统集装箱码头规模最大的风光发电项目,拥有全球单体码头规模最大的电动水平运输车队,太平洋国际公司以港口行业最高成绩获评‘中国五星绿色港口’。这一份份来之不易的成果和荣誉,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李强说。

挑战“港口大模型”

2023年12月,李强调往天津港集团总部,担任数字化转型工作负责人。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加码,如何带领项目团队打好数字化转型“攻坚战”,加快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重大挑战。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建立百万级的样本库,组织AI训练师团队……如今,从技术人员成长起来的李强总能把压力化解为一项项具体工作,逐一破解。工作推进紧中有序,历经近半年的昼夜奋战,港口大模型PortGPT1.0终于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6月22日,在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李强代表天津港集团,联合华为公司发布了港口大模型PortGPT1.0、全球首座港口全液冷超充站、《港口数字化转型白皮书》3项数字化转型成果,持续巩固天津港在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赛道的领跑优势。

李强介绍:“通过将AI大模型与港口生产场景、业务场景、行业样本深度融合,未来将有望替代码头现场安全员对作业现场进行24小时智能化监管,进一步加速智慧港口升级版建设和港口数字化转型。”

勇于创新、实干拼搏的人永远在路上。投身港口技术创新16年来,李强用技术改变生产,用成绩证明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踏实的脚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3:55:00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国企管理提质量公共服务有“温度”

中工网讯 今年以来,贵州省福泉市福润公共服务公司聚焦党建引领,发挥党建在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企业管理提质增效,提升服务“温度”,有效推进公共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该公司是集园林绿化养护工程、市政设施与公共照明维修维护、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垃圾清收清运等城市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国有服务型企业。一直以来,该公司党支部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和商户意见,坚持深化市场管理“1335”工作模式,切实发挥“泉城美容师·靓丽守护神”党建品牌作用,持续推进管理服务提质、增效、升级,解决了经营户运货难、市民购物难等问题。2024年3月,该公司获得“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代楚轩 龚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3:55:12 | 查看全部
原标题:西成铁路包座隧道4号斜井转入正洞施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徐新星 通讯员 王利娜 陈龙

近日,由中铁二局承建的西宁至成都铁路包座隧道4号斜井提前2天实现安全顺利转入正洞施工目标,标志着西成铁路包座隧道4号斜井施工转入正洞推进阶段,为早日实现隧道贯通打下基础。

西成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纵向主通道兰(西)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座隧道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全长11.795公里,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工程。该隧道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岩层产状变化大,岩体破碎,施工难度高、安全风险大。根据该隧道地质构造复杂情况,隧道内安装了视频监控、视频喊话、声光报警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人员定位系统、网络覆盖等设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3:55:32 | 查看全部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原标题:酱鹅企业办证记

  新华社杭州7月30日电 新华社记者高蕾、蒋彤、唐弢

  “吾拉(我们)政府又‘升级’了。”

  送走了“上门服务”的市监、消防、税务等多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政策宣讲团,浙江味德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办负责人顾晶晶不禁感慨。

  味德丰是一家以生产酱鹅、酱鸭等卤味为主的连锁品牌,自从成立之初就扎根浙江嘉兴秀洲区发展,已经十几年了。作为公司总经办工作人员,办证照曾经是顾晶晶和同事们最头疼的事儿。

  2013年,味德丰成立公司,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在当时,对企业来说,这还是件“麻烦事”。“那时企业找代办办理证照很普遍,这都已经形成一个产业了。”顾晶晶介绍,即使花了钱专门请人来办,营业执照没个十天半个月也办不下来。

  2020年,公司业务版图进一步扩大,需要成立单独的销售公司。办证照的事儿又落到了顾晶晶头上。没想到一打听才知道,秀洲区的政务服务早已大变样,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达99%以上。

  这样的“一网通办”率,是浙江多年来推行政务服务改革的结果。

  2014年,浙江在政务服务网上晒出“行政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推动审批事项减少、办事效率提高、权力责任明确。2017年,浙江出台国内首个省级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打破信息流通壁垒、推动数据共享、打造网上政府,破解群众“多次跑、来回跑”的痛点。

  打开浙江政务服务网,顾晶晶发现大部分信息都能直接通过系统抓取自动生成,她只花了大约半小时就完成了办证信息的填写。

  “系统上提醒我可以在线提交,坐等政府把营业执照寄过来。可线上提交的申请能被及时查收吗?”顾晶晶心里有些打鼓,于是还是决定跑一趟。

  在秀洲区政务服务中心,她感受到政务服务已经实现线上线下一个标准、一套流程,还看到了当地政务服务新的改革亮点。

  大厅里没有了传统的柜台式办事窗口,办事群众和受理人员从“面对面”变为“肩并肩”,一起坐在电脑前操作。与此同时,秀洲区在嘉兴还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医保、社保等27个部门1600多个事项的无差别综合受理,实现群众只需“进一门、取一号、找一人、办成事”。

  “从‘请人办’变成‘帮我办’,办事的氛围更融洽了,百姓心中的信任感也更足了。”顾晶晶说。

  后来,无论是新入职人员的医保社保办理,还是企业证照申办、相关补助申领,味德丰的工作人员越来越习惯在网上办业务。

  “现在证照代办早就没了生意。我们办业务也很少需要跑到政务服务中心。在网上办理业务,基本当天就能办结。”顾晶晶告诉记者。

  审批流程“瘦身”,政务服务“加码”。最近,得知味德丰有买地建厂房的需求,秀洲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立刻牵头启动新建立的“企业服务直通车”机制,组织相关部门主动上门“授课”,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定制了拿地后的流程图。临走时,还留下了一张部门对接人联系卡,帮助企业实现“拿地即开工”。

  从“难办事”,到“好办事”,再到“好服务”,味德丰的发展之路上始终沐浴着秀洲区政务服务改革的春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政务服务做好保障,企业发展才能后顾无忧。”顾晶晶说,全会对政务服务改革的部署让企业更有信心、市场更添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3:55:51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原标题:中建钢构三人获“全国技术能手”殊荣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兵 通讯员 张皓
近日,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钢结构职业技能竞赛金奖暨“全国技术能手”颁奖仪式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来自中建钢构王赛、黄艳龙、赵建军三名职工获评“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据介绍,本次“全国技术能手”评选依据《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管理办法》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要求,共评选6大类别,1132名技术能手。参赛选手经历专家理论培训、封闭赛事集训和赛事正赛等环节层层选拔,代表了相关领域岗位技能的最高水平。
据悉,中建钢构坚持“产、学、研、训、赛”五位一体的产业工人培训模式。健全培养机制,完善焊接培训、铆工培训体系,先后组织了技能提升培训,参训人数达到1720人,获评天津市西青区工匠学院、天津市实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中建钢构还以赛促学提升技能。该企业已成功承办及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钢结构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天津市“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等7场国家级、省部级赛事和重要赛项,为一线产业工人搭建切磋技艺、交流技术的重要舞台。共计培养了7名全国技术能手、20名省部级技术能手和一大批支撑重点项目建设的技能骨干,在行业发展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3:56:04 | 查看全部
7月29日,由中建二局承建的阿坝红原安曲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开工。

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安曲镇,采用“牧光互补”模式,总占地面积8000亩,场区平均海拔约3580米,总装机容量250MW。项目建设内容共包含76个光伏方阵,设置1座220千伏升压站和1座储能站。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4亿千瓦时,与同等发电量的火电项目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5万吨,有利于将红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地方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电力多能互补。(顾梦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3:56:46 | 查看全部
7月29日,由中建二局承建的阿坝红原安曲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开工。

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安曲镇,采用“牧光互补”模式,总占地面积8000亩,场区平均海拔约3580米,总装机容量250MW。项目建设内容共包含76个光伏方阵,设置1座220千伏升压站和1座储能站。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4亿千瓦时,与同等发电量的火电项目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5万吨,有利于将红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地方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电力多能互补。(顾梦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