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义务理发师”赵宗敏
“除了给大伙儿理个发,别的事我这个老太太也帮不上啥忙……不客气,不客气。”年过七旬的赵宗敏老人坚持为街坊邻居义务理发10余年。每当老主顾们表达谢意时,老人总是一副很受用的乐呵呵的样子。熟人如此,就是偶尔来个“陌生头”,理完发掏钱付费,她也同样拒收。
赵宗敏年轻时学过理发手艺,曾在丈夫供职的原石家庄市录音机厂“三八”服务社做过理发员。1990年服务社解散,年纪渐大的她便当起了家庭主妇。1996年老伴意外去世,悲痛之余,失去精神依靠和经济支柱的她,高血压、心脏病等病症乘虚袭来,是儿子和街坊邻居的劝慰帮助让她振作了起来。
一天,赵宗敏随老姐妹们看望一位家住6楼、瘫痪在床的老姐姐。病人子女无意间一句“看我妈头发长的,要是能下床上理发店理个发就好了”的感叹,让赵宗敏眼前一亮。回到家后,一晚上她都在拾掇那久未使用的理发工具。第二天早晨,她就又爬到6楼,为卧床的老姐姐仔细洗了头、剪了发。病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其子女过意不去,掏钱酬谢,她就是不肯接:“莫说我们是老姐妹,就是不相识,该帮也得帮一把不是?”说罢,干脆把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以后你妈理发我全包啦。”
普普通通的一套理发工具,让赵宗敏重新找回了久违的充实感。那晚她睡得别提多香甜。
重获充实与快乐的她,索性让儿子准备一块写有“义务理发”的牌子挂在家门,她要在有生之年义务为街坊邻居理发。儿子颇为不解,说:“妈,您老糊涂啦?这年头没见理发费也跟头发一样地见长,您还义务?”“你做是不做?”老太太生气了。孝顺儿女都怕老人不高兴,儿子赶紧答应照办。
理发室开张后,起先人们带着疑惑而来,见确实 “不收分文、纯属义务”,不禁被她感动。有的帮她扫地收拾,有的陪她说话拉家常,有的把家里做的野菜馅合子、贴饼子等城里吃不到的稀罕物拿来让她尝鲜……
2008年是奥运年,为欢庆这一盛事,社区准备举办老年歌咏比赛。赵宗敏兴冲冲地也赶去报名,却因为嗓音条件不够,未能如愿,但她发现,歌咏队着装整齐,发型却“杂乱”,没有形成统一风格。指挥当即“醒悟”,连称老太太懂行。老人趁机“借梯上楼”:“不是我老太太吹,经我手一打理,保你们发型个个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精精神神,比赛准拿第一。”闻言,大家都乐起来。有人提议:干脆吸收赵姐做咱们歌咏队的候补队员吧。大伙儿全票通过,还集体凑钱为她们的“义务理发师”订做了一套比赛服装。
老有所为让人快乐,老有所乐让人幸福。赵宗敏老人虽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她知足常乐、知恩图报,用自己的手艺,主动助邻。这一看似“吃亏”、实则“盈利”的举动,不仅令她舒展开了眉头,结实了身子骨,找回了自我价值,也赢得了好口碑、好人缘。【摘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