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员工之力,须得员工之心,得员工之心,还得以心换心
以心换心,让幸福指数节节高 (修改稿)
张建
“王洪胜,你离家居住了一个多月,现在回家了,你儿子对你怎么样呀?”
“谢谢刘哥!我回来后,家人都很高兴。如果不是你和兄弟们的耐心开导和启发,把我心头的疙瘩解开,可能我把工作都丢了。现在我心情舒畅了,工作起来觉得特别带劲。”
8月8日上午,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山机械厂单体车间单体大修班休息室,车间副主任刘志森在与该班员工王洪胜唠叨谈心。
王洪胜是2008年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在该班工作近四年时间里,他先后经历了奶奶去世和婚姻失败的打击。但最终却在领导和班组员工的关心和帮助下走出了人生低谷。从此,他在工作岗位上快乐并努力地工作着,短时间内便成长为修理单体支柱三用阀方面的行家里手。
说起奶奶去世,王洪胜哽咽着道:“我婆婆去世第二天,刘哥(车间副主任刘志森)就带着兄弟们来看我。并帮着我料理事情,还让我放心处理家里的事,车间工作在忙也叫我不用担心。送了礼金后,饭都没有吃就走了,真的让我太感动啦!”
提起王洪胜的婚姻问题,他显得很激动:“刚离婚那段时间心情特别沮丧,想到才12岁的孩子就要遭受如此大的打击,这对于小孩以后的成长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呀!那时候我真想辞职带着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但是孩子又不跟我走,我只能一个人到厂区附近租屋住下,企图说服孩子后就走。后来,刘哥找到我苦口婆心地跟我说:‘外面精彩的世界也许会让你暂且忘记过去的痛楚,但对于你的孩子来说却是在他未愈合的伤口上撒盐,因为你的孩子在这里毕竟还可以每天看到他的妈妈,还可以上学读书,在外地就一切都难了,你想再一次伤害自己的孩子吗?’一语惊醒梦中人,刘哥真心诚意的一席话打动了我,让我打消了辞职离开的念头,所以又搬回家来住了。从此我把一门心思放在工作中。车间主任李显进知道我手脚来得快,就安排我做修理三用阀的工作,三用阀零部件多,工序繁杂。但我只用了几天时间就成为了高手。说句良心话,车间领导和员工给予了我精神上莫大的关心和鼓励,他们用一颗颗真诚的心来和我交朋友,把我当兄弟,有一种和我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感受。现在我觉得在工作中很有成就感,我真的感到在这里做一个工人越来越幸福”
车间副主任刘志森在与笔者聊天时这样说:“作为一个老党员,在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后,我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就是: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同时努力构建班组和谐温馨的浓厚氛围,让领导和员工之间像朋友一样好,员工和员工之间像兄弟一样亲,相互以心换心,为员工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让他们都能感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幸福,并帮他们规划自身发展目标。单体大修班陈有锒、文亮、肖龙伟三个青工就是个例子,参加工作才二年多,车间领导了解他们的特长后,把拆柱工的活儿交给他们,没料到他们竟然利用头脑风暴法,发明了利用拆柱机拆卸悬浮式单体支柱的工装,改写了此类支柱不能利用机器拆卸的历史,为企业创效几十万元。”
笔者感言:企业员工幸福指数的高低,关键在于员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团队。只有用真情呵护真心关爱员工的团队,才能将员工个人能力发挥至极致,才能为企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