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进入三伏天后,身体稍微动动就一身汗。同样是出汗,有的人轻汗微微,有的人大汗淋漓;有的人手心冒汗,有的人汗流浃背……不停擦拭汗水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这些汗液可能蕴含着健康信息。专家指出,每个人出汗多少、位置以及时机,特别是一些异常出汗症状,都可能是身体拉响的健康警报。
有些异常出汗恐要命
“人类很早就意识到汗液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针灸科医生表示,出汗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体征。导致出汗的原因很多,比如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这种比平时出汗量大,多为一时性的。但若排除上述外界因素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就是异常出汗,中医将其称为“汗证”,具体有以下七类:
自汗 白天常出汗,活动后出汗更多,称为自汗。这类出汗是由于自身卫气不足,毛孔关闭不严,哪怕待着不动,也会汗流不止。体弱多病、易感冒、面色苍白者,属于气虚自汗,病因主要在于心肺。伴有怕冷、肢体不温症状,属于阳虚自汗,多由脾肾阳气不足造成。
盗汗 夜晚睡觉时出汗多,醒来后汗止,就像强盗一样,昼伏夜出,被形象地称为“盗汗”。若伴有午后低热、两颧发红、手足心发热、消瘦,属于阴虚内热盗汗,一般多见于阴虚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结核患者最多见。
头汗 主要以头部、颈部、前额部出汗为主,常伴有口臭、口不欲饮、小便色黄等症状。这类人群可能是湿热体质,平时喜食肥甘厚味,还有的人脾气火爆。
心胸汗 心胸汗又叫“劳心汗”,汗出于心窝或两乳 房之间。如果心胸位置出汗过多,可能是平常比较劳累、操心较多,导致心气相对不足,多见于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的人群。
手足汗 中医称为“手足多汗症”,主要出现于双手、双脚,经常潮湿多汗,严重者汗水甚至会像水滴一样往下流。中医认为,手足汗多与脾胃相关性很大,脾胃虚弱、脾胃湿热都可能会导致手足出汗。
上述出汗的时间和位置可能透露着身体存在亏虚,下面两种出汗则可能“要命”。
大汗 中医认为,大汗伤寿,现代医学也不建议我们经常“大汗淋漓”。如果全身汗多不止,且伴有高热、烦渴等症状,提示疾病可能处于危重阶段,且病因较为复杂。比如,出现胸闷明显合并大汗淋漓时,要警惕是不是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甚至可能是要发生心衰或心肌梗死。而当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也会表现为周身大汗、面色苍白、浑身无力等症状。
战汗 战汗是一种特殊的汗证,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冰冷、烦躁不安,说明正气在虚弱下去,可能是危重症候。
针灸科医生提醒,异常出汗的病因和病理变化非常复杂,涉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疾病、结核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长期异常出汗不但影响正常生活,还可能加重原有疾病和引发新的疾病。如果发现上述异常出汗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