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56|回复: 0

[老人故事] 我们的父亲(43)  ——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

发表于 2011-8-18 20:36: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们的父亲(43)  ——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
    周海滨
   
43.这一别竟是永别
    7月29日,北平沦陷,留守北平的张自忠也成为众矢之的。报纸上称他“张逆自忠”、“自以为忠”、“张邦昌之后”、“张自忠接见松井后,北平城门大开”,甚至称他是“华北特号汉奸”。在南京街头,还贴出了攻击、侮辱张自忠的标语。而在北平,张自忠亲笔写下的布告“各安生业,勿相惊扰”也成为泄愤的对象。熟知这段历史的张廉云说:“老百姓一看出布告有张自忠的名字就撕。”
    在留守北平期间,张自忠将平津作战中的负伤者安排治疗,将阵亡者予以安葬,对没来得及撤离的29军官兵眷属则派员予以接济,或分发路费让他们离开北平,返回故乡。然而,让张自忠觉得局面突变的是阮玄武的独立第39旅被日军缴械。
    “7月31日,驻北苑的独立39旅被日军缴械。8月1日,父亲在得知此消息后,感到情况不好,马上召见北平城内的独立27旅旅长石振纲及该旅两名团长,要他们迅速突围。当晚独立27旅便撤离北平城,突破平北日军的包围后,经昌平阳坊抵延庆。”
    张自忠对阮玄武素来不薄,这样的行为让其大为光火,而独立27旅是否遭遇不测不得不让他警惕起来。张自忠为此召见石振纲旅长,令其突围出城。但是先头部队3000余人顺利突围后,后续1000余人遭日军阻击。
    “当日,父亲也试图率手枪队离开北平,刚出德胜门便遭日军截击,只得返回城内。”
    “8月3日,父亲以‘离职不在北平者太多’为由,将秦德纯等8位冀察政委会委员开缺。8月4日,父亲任命杨兆庚等8人为冀察政委会新聘委员。8月5日,父亲便致函冀察政委会常委,声明‘辞去代理职务’,随即住进了东交民巷的德国医院。就这样,父亲在北平先后一共维持了8日。”
    8月10日,日军进入北平城内。“为了避免日本人的察觉,父亲离开了医院,设法躲入东城礼士胡同美国友人福开森的家中。福开森是个中国通,对中国的文物很了解,过去和我父亲就认识。后来在美国商人甘先生、天津商人赵子青等朋友们的安排下,父亲于9月上旬悄悄离开北平到天津,隐居在一位英国朋友家中。”
    在天津,张自忠见到弟弟张自明。张自明看到的哥哥由于“持续多日的疾病折磨,加上沉重的精神压力,已经是疲惫不堪”。
    “为了躲避战乱,大约在7月中旬,我们一家和叔叔一家从北平搬到了天津,住在英租界66号路(现营口西道庆余里),那是一栋小楼,连同地下室一共4层。父亲的音信全无,我们全家都十分惦念他。”张廉云至今对获知父亲消息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记得9月的一天,叔叔突然告诉我们说,父亲要回来。天黑的时候,父亲果然回来了。”
    而张廉云对此时父亲的印象也是黑瘦的脸庞和沉默不语的表情:“他穿着便装,戴着礼帽,看上去很是消瘦。以前在北平,父亲每次回家,家里都特别热闹,笑啊,说啊,可那个晚上家里十分严肃,全家人进屋向他问安,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后来,大家都退出了,房间里只有父亲、母亲、叔叔、堂姐廉瑜和我;父亲先让廉瑜拿来了纸笔,给一位美国教授写了信,感谢他在北平的帮助。然后把我母亲和叔叔叫到一边,告诉母亲说,以后有事就找叔叔商量,把家事全部委托给了叔叔。临别时,父亲又给我们几个堂姐妹每人一点钱,说这些作为以后你们结婚时的嫁妆费,实际上,他这就是在安排后事了。”
    坐了一会儿,等到天全黑了的时候,张自忠悄悄动身南下,“他穿上长袍。戴上帽子,走了,默默地走了。弄堂里住着4户人家,我们都不敢送他……我并不知道,这一别竟是永别”。
    在济南,张自忠与冯玉祥相见。“自从1933年冯先生由察哈尔赴泰山隐居后,父亲已有4年未与他谋面。冯先生对父亲有知遇之恩,这次也不例外。”
    见面后,冯玉祥致信蒋介石,建议应叫张自忠回去带队伍。
    10月7日,张自忠动身南下。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对张自忠的处罚并没有因为冯玉祥的信件而赦免,以张自忠“放弃责任,迭失守地”,将张自忠撤职查办。【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