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6|回复: 0

案例分析丨秋天来了,你可以写这些新闻

发表于 2024-8-14 11:39: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春种,草木萌发,你打了一声哈欠,睡眼朦胧地问:“新闻在哪里?”

夏长,绿树成荫,你慵懒地斜躺着,翘着兰花指问:“新闻来了吗?”
如今,已是金秋,黄澄澄的稻谷、红彤彤的苹果、紫莹莹的葡萄,你都视而不见,那你凭什么让新闻追着你,对你不离不弃?
这不,有通讯员问我,秋天写什么新闻?
我让他睁大眼睛,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看稻谷归仓、瓜果飘香,看自然的中国和中国的自然,看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和饭碗里的幸福。
当他的裤脚裹满泥土、心中装满民情,我就不信他还写不出新闻。
我和大家分享3个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案例1(对丰收的赞美):
9月1日,《中国食品报》4版的图片新闻《安徽安庆:“藕”遇立秋好“丰”景》,生动地报道了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雷池镇青草湖千亩莲藕种植基地的丰收景象。真是多彩丰收季,醉美金秋时!文章说,雷池镇具有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于是,把莲藕等水生蔬菜种植作为富民工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措施,大力推广并发展水生蔬菜种植产业。目前,全镇水生蔬菜种植面积5000余亩,产值近千万元。

请问,你的家乡主要农产品是什么?水稻、玉米、高粱?还是核桃、红枣、板栗?你的家乡出台了哪些富民政策,乡亲们年收入多少钱?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告诉大家,你的家乡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案例2(对丰收的探源):
9月7日,《光明日报》4版的通讯《科技撑起“大粮仓”》,标题直接点题,告诉我们粮食生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什么,“底气在土地,出路在科技”。
我们从文章的开篇就看到了丰收的喜悦,“九月初的三江平原,粮田广袤,稻穗金黄,满目皆是丰收的希望”。你大胆地想象一下,远处云卷云舒与,脚下稻田金黄,置身其中,想不想吼一嗓子“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文章的结尾再次强调,“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厚重肥沃的黑土地,叠加飞速发展的科技,中国的饭碗端得更稳”。
请问,你的家乡也有这样的丰收景象吧?你的家乡为了让乡亲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出台了哪些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你还可以写“大食物观”,你的家乡通过科技创新,开辟了新的获取食物的途径,让百姓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案例3(对丰收的思考):
9月12日,《经济日报》12版的通讯《新疆瓜果如何香飘万里》,针对“为何当地便宜的瓜果出了新疆就涨价”这一“堵点”进行分析,给出了“如何让新疆瓜果香飘万里”的建议。
文章首先说,新疆优质瓜果走出去面临运输成本高、消费端价格高等问题。因此,打通运输瓶颈是关键。
然后,文章指出,部分果品售价高,跟农民果园种植管理技术水平落后、商品率不高,以及瓜果下游辅助配套产业发展不足有关。因此,要培育果品深加工产业链。
最后,文章提出“以需定产”,要围绕消费市场需求,调整产业机构,并以伽师县为例介绍了其发展的显著成果。
请问,你的家乡有没有类似问题,如果没有,那你可以写家乡的产品远销国内外,好产品赢得好口碑,好口碑赢得新市场;如果有,那你可以写家乡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有什么好做法、好经验,分享给还在焦头烂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