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19|回复: 0

[已见刊稿件] 书香罩我家

发表于 2024-8-14 20:28: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书香罩我家

                      ◎陈革宁

我家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但由于父亲的影响,却与众不同地笼罩着一股浓浓的书香气。
其实,父亲也不是什么文人儒士,他只是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乡村医生。论文凭,他只有高小程度,可他自幼年在乡村学校里读书起,就养成了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1949年12月,父亲被国民政府征兵入伍,不久后在四川随部队起义,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951年11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由于在家时读过几年书,有一定的文化底子,父亲被安排在卫生队当卫生兵救治伤员。1954年3月,从朝鲜回到国内后,父亲又被保送到南昌军医学校学习深造。1957年秋天,父亲退伍回到家乡,此后一直在乡村医疗部门工作。父亲主要读的是医学书籍,但对于文学,历史一类的书他也读过不少,甚至还跃跃欲试地提笔写过一些散文、杂感之类的东西,以抒发心怀。
每晚临睡前或闲暇时,看见父亲捧着一本书或杂志在认真阅读,这情景自打我记事起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父亲现在已年逾九旬,我回乡间去看望他时,他还会拿出放在桌上的一个笔记本,让我看他写的抒情短文和诗句。
受父亲的影响,我们兄弟几个也都痴迷读书,其中数我的“书瘾”最大,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有书,也不管是什么内容,我都要翻一翻,常常是一翻便忘记了一切;如果没有书的话,我就会去认认真真地浏览墙上糊的旧报纸,同样看得有滋有味。
对于我们的这个嗜好,父亲自然大加赞赏,从没有斥责过一句,就是在那些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岁月里,如果我们提出买书的要求,父亲也会尽力满足。每年的报刊收订期,父亲都要拿出一笔钱,为我们订阅书报杂志,这在当年我们那样一个封闭落后的山村里,是非常难得也颇为人们所称道的事情。
记得我9岁那年,有一次,父亲带我去外婆家,临回来时路过县城,父亲给了我几块钱,让我去买吃的,然后他就去办别的事了。我在大街上走着寻找饭馆,一眼瞅见十字路口的书店,由不得便兴冲冲地跑了进去,不一会儿走出来时,手里的钱全变成了小人书。有了书,我也不知道饿了,坐在百货商店的台阶上,埋头就如痴如醉地看起来,直到父亲大喊了一声,我才抬起头。这时,已经是日头落山的时候了。由于找我,父亲跑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他脸色很难看地问我:“你买了啥吃的?”我吱唔半天,才掏出所有的小人书。父亲一看不但没骂我,反倒笑出了声。他拍拍我的头,什么也没说,拖着我来到一家饭馆里,掏出身上仅剩的几毛钱,给我买了碗面条,看着我吃完,然后用自行车驮我回家。
父亲是有远见的。他对我们的影响和长期不懈的“智力投资”,虽然没有使我们兄弟几个成为出人头地的人物,但却使我们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清醒的认识,并且各自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哥哥中学毕业后,跟随父亲学医,被聘为乡村医生、防疫员。由于他工作踏实,责任心强,多次受到表扬,在广大患者中的口碑也不错,还被评选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小弟爱好家电维修,去西安学习了一趟,回来之后,在村里办起了家电修理部,顺带着经营小百货生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我1984年夏天高考落榜,扛着铺盖卷回乡务农的时候,一度怨天尤人,陷入深深的苦闷中,整天浑浑噩噩地打发着时光。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当我打开书箱,翻出舅舅送给我的那本书页发黄的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再次阅读其中的篇章时,我被革命老前辈们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坚韧不拔和英勇顽强的精神深深感动。感动之余,我一下猛醒过来,何必要自暴自弃呢?既然命运把我安顿在了这个地方,为什么不能去适应,去抗争!我当下跑到邮局去,订了几份报刊,又报名参加了浙江温州《文学青年》杂志函授班。自此开始,我一边劳动一边发奋苦学、苦写。放牛时,我带着书看,劳动回家我忍着劳累读呀、写呀,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十一二点才上床休息。阴雨天,乡邻们三个一堆、五个一簇蹴在路边闲聊、摔扑克,同龄的青年男女聚在一起逛马路、嬉戏打闹,我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写作。几年时间下来,我写完了十几本日记和几尺厚的习作。凭着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给我的精神力量和由此而激发的牛一般的韧劲,我总算没有被生活的浊浪压折。天道酬勤——1992年,我26岁时,因为在写作方面成绩显著,被县内一家知名企业招聘到办公室从事文秘、宣传工作。30多年来,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读书写作,至今已在国内各种报刊媒体发表文学、新闻作品300多万字,出版个人作品集8部,并多次获奖,先后被甘肃省作家协会和甘肃杂文学会吸纳为会员,成了本地一名有一定声誉的文化人。2023年9月,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圆了我心中的梦想。
读书,对我们一家人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我们兄弟3人各自养育了2个孩子。6个子侄辈的孩子成长时,适逢国家发展的好时代,都通过读书考上了大学,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如今,有在政府部门当公务员的,有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有在司法行业当律师的,也有在医疗卫生单位救死扶伤的。
现在,我们一家人和睦相处,婆媳、妯娌之间很少争争吵吵,一家人朴实宽厚,诚恳待人,乐于助人,与邻里乡亲们相处得融洽、和谐,多次被县、乡评为“文明幸福家庭”“十星级文明户”“书香之家”。闲暇之时,阴雨天气,或读书看报或舞文弄墨,闲谈时,也说的是逸闻趣事,人生修养等等,真可谓书香罩门庭,收益无穷尽。
持续不断地阅读,让我们一家老少几代人认识世界,感悟着人生,也陶冶了性灵,升华了思想,给予我们向上的力量,使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绽放出精彩之光。

图1:作者父亲93岁了,每天还坚持读书
图片11.png
图2:作者父亲近日写的回忆笔记
图片12.png
图3:作者父亲为家里迁新居写的祝福语
图片1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