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把车子倒一下。”听到探伤仪发出“滴滴滴”的报警声,作业负责人尚远光让俞立平把探伤仪往回拉了几步,对着显示屏精细复核。
8月12日午后,“秋老虎”开始发威,甘肃兰州的气温在短暂回落后,再次升至35摄氏度以上。
骄阳似火,站在沙井驿凤凰山脚下的兰州北编组场里,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远远望去, 5名头戴草帽、身穿黄马甲、背着双肩包的铁路作业人员,两人一组,推着2台仪器,行走在热浪滚滚的股道里。
他们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工务段的钢轨探伤工,正在对兰州北编组站上行发车场16股道钢轨和道岔进行探伤检查。
兰州北车站是西北地区现代化特大型铁路枢纽,自7月1日暑运以来,日均作业货物列车26362辆,同比增加2504辆。此外,平均每天还有808列经由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西行的中欧班列在这里进行技术作业。为保障迎峰度夏物资和中欧班列在丝路驿站的周转通畅,这些“轨道医生”用脚步和汗水丈量千里铁道线上的每一寸钢轨,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全力确保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肉眼看上去光滑平整的钢轨,内部可能会有微小的损伤,如果不及时发现,受重载列车的冲击,就有断裂的风险,需要我们对钢轨进行周期性探伤检查。”班长迪海鹏介绍说。
探伤作业就是利用钢轨探伤仪的超声波对钢轨内部和表面一些眼睛看不到、手摸不到的核伤和微小伤损进行检测,通过传感器以波形的方式呈现在电子显示屏上。因此给钢轨进行探伤检查就像是医生给病人做B超,而钢轨探伤人员也常常被称为铁路“B超大夫”。
“正常情况下波形就像图谱,比较平缓,如果有病害,它这个波形变化就比较大。”他们一边走,一边盯着显示屏上的波形变化,遇到波形变化比较大或者探伤仪发出“滴滴滴”的报警声时,他们就要来回反复进行校准复核。一天下来,走十步退两步,走走停停。
“走得太快,探头和钢轨面不能充分接触;走得太慢,一天10多公里检查不完。”尚远光边走边介绍,手里还拿着检查锤,时不时敲击一下钢轨面。“钢轨探伤仪配合‘一看二照三敲四听’的手工检查方法,可以确保检查无遗漏。”
头上顶着火热的太阳,脚下踩着滚烫的石砟,手上推着近80斤的仪器,遇到来车,他们还要抬着仪器下道避车,就这样抬上抬下,不一会,每个人都汗如雨下,后背也湿透了,此时轨温计显示,钢轨温度已接近60摄氏度。
“如果发现钢轨有伤损,我们就在轨腰上用白色三角符号标注出来。轻伤,标一个三角;重伤,就标三个三角符号,然后第一时间通知线路车间采取相应措施。”尚远光介绍道。
线路车间线路工好比“外科医生”,针对“B超大夫”钢轨探伤工的检查结果,对症下药,靶向发力,对钢轨进行精准“治疗”。当天上午,兰州西工务段兰州北线路车间和综合机修车间组织60余干部职工,对上行编组场的近100米钢轨进行了更换,以确保兰州北编组站线路设备状态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