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4年8月17日新闻综合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14:38:08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外资为何坚持“捍卫”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活力十足,加上政府对扩大内需、促进全面绿色转型的部署,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国官方15日公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后,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对《国际锐评》这样说。德国生命科学企业拜耳表示,预计今年将投资2000万欧元在上海设立中国合作创新中心。与此同时,法国《费加罗报》称,德国制造商希望扩大在华生产以捍卫自己的市场份额,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今年以来,外企持续加码对华投资,用真金白银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德国塑料机械制造商阿博格8月决定在中国进行生产;瑞士ABB电气、美企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石化项目纷纷宣布在华增资。中国贸促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超四成受访外企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中国仍然是全球瞩目的投资热土。

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从何而来?答案可从最新公布的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中寻找。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继续处于扩张区间;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6.5%和4.6%……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极端天气等短期因素干扰,中国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一个“稳”字给外资在华深耕吃了定心丸。

对企业来说,要对一个市场进行投资,还要观察它的规模、创新氛围和营商环境。这对于他们取得成功来说至关重要。

市场意味着商机。眼下,中国消费大市场不断提质升级,正在催生新的投资热点和商业机会。7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服务消费较快增长,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2%;新型消费不断拓展,智能家居、文娱旅游、国货潮品成为新的增长点。近期,中国连续印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服务消费等文件,不少外企纷纷成立专门团队,抢抓中国的市场红利。据中国欧盟商会透露,商会1700多家企业会员中,近一半都在跟进“两新”政策的实施进展。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细看中国经济7月“成绩单”会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7月,虚拟现实设备、新能源汽车等智能绿色产品都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速高于全部投资6.8个百分点。新增长点的形成,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上行动力。

对外企而言,这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他们眼里,中国活跃的创新氛围、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加速了企业的创新和研发,也意味着直观的利润。比如,7月份,特斯拉多款车型销量大幅增长,其中一款车型当月交付量创43个月以来历史新高。英国《金融时报》称,德国今年上半年直接投资额已超过去年全年,其中大部分是在华利润的再投资。在西方媒体渲染所谓“去风险”的背景下,企业用行动作出了最本能、符合市场规律的选择。

从长期看,营商环境是决定市场吸引力的关键因素。近期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利用外资作出了重要部署,包括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不少外企告诉《国际锐评》,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需要同向发力、凝聚合力。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等政策,将使他们在更公平和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开展业务。

目前,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巩固。但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是有利条件占优,有基础、有能力战胜发展和转型中的问题。随着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实,中国将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这样的中国,自然成为众多外资的“必选项”和坚持“捍卫”的市场。(国际锐评评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14:38:18 | 查看全部
中工网评
中工网评论员 张雪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家养老机构推出了“代际融合”项目并招募青年志愿者。按照约定,志愿者每人每月为入住老人提供陪伴、生活娱乐、心理支持等志愿服务10~20小时,即可以200~300元的低价房租,在该养老机构“拎包入住”。

无独有偶,福建老年开放(互联网)大学等老年大学邀请了许多青年教师来兼职代课,其间,还有不少年轻人变身老年教育的倡导者、参与者,实现了“老”与“小”的双向奔赴。

这些“代际融合”项目、兼职代课的推出,不仅开拓养老服务资源,进一步激发养老项目活力,而且让原本接触不多的年轻人和老年人产生了更多交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说,这些做法体现也顺应了养老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呼唤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在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中,将“你们”和“我们”变成“咱们”。

在人们的印象里,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似乎总有一道无形的“屏障”——许多老年人不了解年轻人的各种时尚和新潮,年轻人也往往对老年人有一些刻板印象和认知,因此不愿意去亲近。事实上,两代人之间的“距离”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遥远。正如报道中提到的,“老人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会觉得自己变年轻了”,同时很多年轻人希望向老人学习生活和人生的智慧。他们需要的,是互相接触的机会、交流沟通的“桥梁”。

某种角度上,类似“代际融合”项目和老年大学兼职代课这样的举措,正是链接“ 小”与“ 老”的“桥梁”。对老年人而言,日常生活有了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和陪伴,也可以了解到很多新奇的事物、感受到青春的“气息”,晚年生活不再“暮气沉沉”。年轻人也可以在和老年人的相处中逐渐增进了解,甚至可以受到一些启发、有所感悟,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要走的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行业势必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而要真正吸引年轻人,除了完善的制度举措和实在的福利待遇等,更重要的,是促进两代人之间的融合。老年人和年轻人相互理解、换位思考,相处起来会更舒服自在,也能发现彼此身上的“闪光点”。有发展前景更有“情绪价值”,应该成为养老行业的重要吸引力。

展望未来,有关部门还需积极探索创新更多养老、助老模式,打开思路,敢于尝试。这不仅仅关乎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更是一个关乎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的民生课题。让“老”与“小”携手向前,共同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可以也应该做得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