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78|回复: 0

赵学良的“坐骑”

发表于 2011-8-22 18:17: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辆早已过时的永久牌加重自行车,破旧的车座留下岁月的痕迹,车轮外胎已经磨损得看不清胎痕,唯有车身却被主人擦得油光锃亮。这辆自行车就停放在河南油田井楼油矿“赵学良创新工作室”,而它正是高级技师赵学良的“坐骑”。

说起这辆破旧的自行车,已经伴着赵学良20多年,堪称“老字辈”了。对待这位“老伙计”,赵学良当成“宝贝疙瘩”,用心呵护和保养它。虽然这辆自行车“年事已高”,但是依然“身强体壮”。每次上班,赵学良就骑上它穿梭于每一个井场,遇到油井有突发事情处理,可以第一时间赶到,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初,赵学良从采油一厂转战到采油二厂,正值稠油开发初期。虽说稠油开采有大量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可是现场情况“琢磨不透”,油井生产随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大伙儿到井上处置问题,要么坐值班车,要么步行。可值班车不是随时都能有的,而步行又耽误时间,等到火急火燎的赶到井上,往往错过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正当赵学良为这件事大伤脑筋的时候,队上配备了几辆自行车,赵学良心里的石头一下子撂了地,跨上车子到油区溜了一圈,兴奋的说:“‘这家伙’就适合咱,俺的腿脚一下子变长了!”从此以后,不管白天或黑夜,赵学良总是骑着心爱的自行车,穿梭在油井之间,停靠在每一座计量站旁,摸索稠油开采方法,解决生产难题。

2009年7月份的一个雨天,L3503井投产,路还没有修好,当时注汽要提光杆,吊车却进不去,只好用抽油机刹车提光杆,虽说也属常规作业,但驴头容易撞弯光杆。赵学良听说后,心想不及时修好,等到路面晒干肯定要耽误生产。10分钟后,赵学良骑着那辆自行车,顶着蒙蒙雨雾,出现在了井站。他围着井口转来转去,揣摩着该咋办。正当同事们疑惑不解的时候,只见赵学良翻身跨上自行车,直奔队上的工具房,叮叮当当干了起来。两个小时后,他又拿着新制作的“光杆校正器”,骑上自行车,风风火火地赶到现场,当即解决了井上棘手问题。赵学良感慨地说:“解决问题快,全靠单车带。”

在长期与稠油“打交道”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的赵学良对于碰到的生产难题,总是想着法子解决。有时间思路有了,甚至把一些想法设计成图纸,但是真要制作成实物,并不是想要的配件都有现成的,赵学良就只有四处寻找。在创新攻关的道路上,这辆自行车“功不可没”。

赵学良在发明“高压注汽油嘴”时,设计的轴承和几个小部件,市场上没有卖。赵学良“倔劲”又上来了,按他的话说,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找到”。于是,一到星期天或下班时间,赵学良就骑上自行车到附近的井楼街废旧收购站“寻宝”,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又骑着自行车到二十里外的唐河废品收购站寻找,把方圆几十里大大小小十几个废品收购站转了个遍。看到整理打包后的废品被翻了个“底朝天”,惹得废品收购站的“老板”一肚子不满:“挣你个钱真难,不够费事钱。”这时,赵学良总是憨厚的笑笑:“让俺再找找,再找找!”当自行车把上挂满了一串串在别人看来是废品的工具部件时,赵学良却精神头十足,一路骑着自行车,伴随着车把上“叮叮当当”的撞击声,哼着跑了掉的小曲儿,回到工具房。看着一串串“淘”来的“宝贝”,哪怕有一样能派上用场,赵学良就要“犒劳”一下自行车,用抹布把车子全身擦拭一遍,然后机油再搞搞车链子。

迎着朝阳,送走晚霞。20多年来,赵学良骑着这辆自行车,承载着创新和梦想,从一个农民轮换工到高级技师,再到技术创新能手,向更大的人生舞台行进。唯有陪伴他的永久牌自行车,在风旋雨疾的征程中,退去了车轮的胎痕,留下的是深深的印迹。

图为赵学良骑着“坐骑”穿梭在油井之间。

(谢玉文 李天娥)
照片 00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