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我们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山机械厂单体车间单体支柱大修班里,活跃着四名30岁以下的年青人,他们都是80后。都有着年青人的精力充沛,朝气蓬勃,他们分别是1982年的肖龙伟,1989年的陈友银,1986年的文亮和1989年的王平。
四人都出身在农村,都是初中毕业后到外打工。他们都是从好奇,迷茫,最后都在车间领导和师傅以及工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慢慢的成长起来,成为了班组的多面手及生产骨干。班组员工都憎称他们是四小伙。
8月22日上午,笔者问起四小伙之一的肖龙伟对班组的感受时。他说道:“我们今天的成长离不开车间领导和班组各位师傅的人文关怀,我和陈友银两人是从贵州寨坝镇到浙江和重庆打工,经过在外多次闯荡后,在2006年以农民工的身份来机械厂打工,最初每天的工作就是拆单体支柱和试压,我们干了两三天就有点不耐烦了。我想起在这里上班比在浙江上班还要恼火,和陈友银俩个都想不干了,还好我的师傅刘明以及陈友银师傅罗才群问清情况后慢慢给我们进行开导。
“在国企上班总比在外强吧!首先是工作稳定,收入稳定,离家又近,将来老了还有一份稳定的退休工资。再说在外面打工又不会长久,今后老了还回来做农活吗?”罗师傅苦口婆心的说。
“慢慢来嘛,我以前都是一样的,其实在哪都是一样的打工,万事开头难,只要你们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点苦能算什么。”师傅开导道。
当天车间主任李显进和副主任刘志森也来给我们做工作,并希望我们自己回家好好想想。
回到家我想想他们说的也很对,在外面打工只能是暂时的,第二天我们两人带着复杂的心情回到车间。
我们在各自师傅耐心帮助下,逐步掌握了各项工作技能,在2008年因表现出色均被转为合同制工人。
我最兴奋的事还是在今年矿山机械厂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晚会上,我们在车间工会主席、副主任刘志森的开导和编排下,首次参加大合唱和忠字舞表演。以前在外就只在电视及平时的晚会上看别人表演,想不到我都当了一次明星。”说到这,肖龙伟开心的笑了。
而文亮和王平他们是在松藻煤技校上学,2009年毕业后分到机械厂。刚来时和肖龙伟他们俩一样,尤其是瘦小的王平,才来时思想波动异常激烈,尤其是看到一起分到班组的俩位同学先后离开,也曾想不要工作了,好在王平的师傅张建用他自己的经历劝导王平,车间领导和王平的父母也苦口婆心的劝导,最后让他躁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逐渐安心工作后,他们勤学苦练岗位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都逐渐成为车间的生产骨干,有什么突击任务加班都是积极参与。而且文亮在去年还当上了团支部书记。肖龙伟和陈友银分别在今年被厂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和优秀团员。
笔者感言:青年人的成长,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环境影响。造就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为青年员工的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是抓好青年工作的关键。(刘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