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6|回复: 3

【助力写作】七说怎样做出亮标题:“引语式标题”如何做

发表于 2024-9-3 09:33: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做题二题
原创 刘国昌 华文融媒云



【本文提要】:

文章结合实例就如何做好“引语式标题”、谐音标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于做好“引语式标题”,文章指出,首先要恰当,第二是文字要简洁。关于如何做好谐音标题,文章强调3点:一是找准合适点;二是“谐”得准确;三是炼字炼句。

文章最后强调,新闻标题的制作空间很大,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多思、多做。

今天就做标题谈两个问题,姑且称之为“做题二题”。

第一个题是:如何做好“引语式标题”?第二个题是:如何做好谐音标题?下面我们就此探讨一番。

一、如何做好“引语式标题”?

近些年来,“引语式标题”日见其多。这些标题新鲜、生动,引起不少人的关注。那么,如何做好这类标题呢?且看下面的分析——

1. “引语式标题”啥样?

“引语式标题”,就是引文中的一句话来做题,这句话用引号标出。

例1:

“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迎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人民日报》2024年06月06日第01版

这篇报道刊登于2024年6月6日人民日报一版,文中引用了习 近 平总书记5月14日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强调的一句话:“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记者将习 近 平总书记这句话在标题上体现,经典、生动、有力。

例2:

浙江玉环,门球运动蓬勃开展

“每次打出漂亮球,都能高兴一整天!”

——《人民日报》2024年06月06日第15版

这篇通讯介绍了在浙江省玉环市一所老年大学的门球场上的情景:几轮比拼下来,一支老年门球队格外抢眼。球队共有9名队员,曾在台州市、玉环市老年门球比赛中多次拔得头筹,在当地小有名气。又赢一场,主力队员兼教练员颜凤麟一头银发、笑声爽朗:“每次打出漂亮球,都能高兴一整天!”

记者将主力队员兼教练员颜凤麟说的一句话用在了标题上,形象、生动,颇有感染力。

2.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恰当。做“引语式标题”不是随便找出一句话就可以做标题,而是要经过精挑细选,把最恰当的话语“拎”出来做题。所“拎”的这句话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且经典、生动。  

第二文字要简洁。“引语式标题”虽然是引用原话做题,但在文字上一定要注意简洁。如果原话冗长、啰嗦,那就不能上题。

二、如何做好谐音标题?

谐音标题现在很流行,如何将其做好呢?且看下面的分析——

1. 谐音标题啥样?

请看下面的实例:

例1:

“桥”见“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3月4日第10版

这是一篇介绍中国桥梁建设的报道。近年来,中国桥梁建设积累了许多建设经验,创新出很多硬核技术。这些硬核技术的背后,是不断开拓创新的中国桥梁建设者们,正是他们的努力付出、攻坚克难,才有了今天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也让全世界对中国桥梁刮目相看。

该题用的“桥”见,与“瞧”见谐音,生动形象,给人以新鲜感。

例2:

鹭“嬉”田野间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2月28日第06版

这是一幅图片说明的标题。画面呈现的是在海南省琼海市龙江镇蓝山村,一群白鹭在绿油油的田野上飞翔嬉戏的动人情景。“嬉”与“喜”谐音,十分贴切、形象。

例3: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人民日报》2024年5月3日第05版

这是一篇综合报道的标题。该报道介绍了不同领域的新农人如何为古村落带来新变化、注入新活力的故事。近年来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间大显身手,用行动展现劳动者的时代风采、诠释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标题:从“会种田”到“慧种田”,“慧种田”中的“慧”字,乃智慧之意,寓意科学种田。“会”与“慧”谐音,用得巧妙。

2. 做谐音标题需要掌握哪几个要点?

第一找准合适点。

大家知道不是所有标题都能做成谐音标题,要视稿子的内容而定,要看标题的情况而定。如果不知此理硬做,那是做不出来的,即使勉强做出来也不是那个“味儿”。

第二 “谐”得准确。

谐音标题,贵在一个谐字。要谐得准确。如上面所说的3个标题:

“桥”见“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鹭“嬉”田野间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这些标题中的谐音字,都谐得到位、恰当,给人以新鲜感。

第三炼字炼句。

做标题讲究炼字炼句,做谐音标题更要如此。谐音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因此把字找准、找好十分重要。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小结语:

以上就“引语式标题”、谐音标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中可以看出,新闻标题的制作空间很大,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多思、多做。时下有些年轻的编辑记者对于此的认识还尚未到位,在行动上还未见多下功夫。这种状况是需要改变的。不改变就不能适应新闻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09:35:38 | 查看全部
近些年来,“引语式标题”日见其多。这些标题新鲜、生动,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3 11:48:38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3 16:46:5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