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河南油田井楼油矿采油五队工作风采侧记
“媳妇,俺从新疆回来,快到家了。刚才朋友打电话说采油5队很不错,该怎么办呢?”8月23日,在河南油田塔河项目部工作期满,还没有到家的井楼油矿员工李开东打电话给妻子,商量着回来后上班的事。
“可不是,俺也听说,今年分劳务派遣工的时候,大伙争着要到采油5队。”妻子的一番话,坚定了李开东的决定。
是什么让采油5队好评如潮,成为大伙心目中的“香饽饽”呢?
员工当亲人
“在5队上班,队干部想员工所想,大伙没有了后顾之忧,只想着一门心思地干好工作。”这是该队员工的最强烈感受。
员工们提到了队干部,不能不说说队长赵绍国。别看他干起工作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大大咧咧,却是个心细如丝的人,对员工像对待亲人一样,充满着侠骨柔情。
“父亲去世那天,母亲也一下子瘫在床上,我觉得天都快要塌了。在我六神无主的时候,赵绍国带领队干部突然来到家里,安慰伤心的母亲,料理爸爸的后事。”该队采油女工刘君说起这件事,总是满含热泪。“自那以后,母亲总是对我说:‘君呀,你们领导真好,一定要好好工作,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员工有情绪必谈,工作岗位调整必谈,处罚奖励必谈。员工有困难必访,生病必访,出现矛盾必访,红白喜事必访。”这是该队干部定下的死规矩。因为在他们眼里,每个员工就像是自己的亲人,只有对他们体贴入微的关爱,才能激发大家工作热情和归属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天热时的一瓶水,下班时的一句问候,加班时的一盒饭菜,点点滴滴都渗透着该队干部对员工的浓浓真情。
油井用心管
“对员工用情,对油井用心。”这是该队生产经营指标一直领跑油矿的制胜“法宝”。
如何用心经营油井,把油井管理的更细、更好,成了该队干部经常思考的问题。
“就像人生病的时候,各项健康指标肯定脱离了正常值。油井也是一样,产量起伏变化,油井各项运行指标肯定会改变。”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思路,该队决定为每口油井建立一张“健康卡”,上面记录着每口井每天的产液量、温度、压力等油井的生产指标,通过与正常生产时的各项生产参数比对,查找出油井出现问题的原因。
“有了油井‘健康卡’,能够及时发现油井指标发生变化,便于分析原因,保证了措施的及时性、有效性。”该队14号计量站站长张超峰说起这个管井的好办法,津津乐道。
除了油井“健康卡”,还有巡检卡、日志本等这些管井的“妙招”,这些小小的细节看似不起眼,却为该队连年完成生产任务找到了最好的注脚。
小站似花园
红艳艳的月季随风飘,脆生生的葫芦头顶悬,红嘟嘟的石榴挂满枝,绿油油的青藤绕墙头……看到这么一幅景象,或许你会以为到了“世外桃源”,而这是对该队16号计量站的真实写照。
“采油5队的每个计量站,可以说是一站一景,各具风格。”当赵绍国描述各个计量站面貌的时候,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
说起建队初期这里的面貌,在该队工作20多年的16号计量站站长崔爱民仍然记忆犹新,他说起了当时流行着一个顺口溜:木板房,木板房,夏天热冬天凉,半夜坐着敞篷车,一路颠簸到站上。员工一身油工衣,风里来,雨里忙,运输设备跟不上,小伙一起肩上扛,晚上露天歌舞厅,依然拴不住姑娘的心。
如今,计量站的工作间窗明几净,彩蝶飞舞,鸟语花香。员工们干完活到站上,种上花草青藤,把小站装扮的漂漂亮亮。
“每每在井上干完活,看到眼前尽绿,青翠欲滴,就会忘掉所有的疲惫与辛劳。小站就像俺们的小家一样,不上班的时候,也会心生眷恋。”该站员工崔玉红说起小站,陶醉于心,满脸笑容。
(常换芳 谢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