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80|回复: 0

卓越团队和品牌效应是怎样形成的?

发表于 2011-8-25 16:42: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卓越团队和品牌效应是怎样形成的?
                   ——介绍余梦伦的“价值文化”和“太阳系团队”





    在中国几千万个班组中,第一个以中科院院士姓名命名的班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余梦伦班组显然与众不同;如果走进这个班组,进一步了解这里的人和事之后,便会看到更多的与众不同:从1966年建组至今,已历经44载风雨的余梦伦班组,不仅从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方面创造出令中国自豪、国人振奋的科技成果,为祖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液体战略导弹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而且还孕育、发展了促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余梦伦价值文化”,以及在此文化氛围中形成的科技创新型团队——“太阳系团队”,用无可比拟的团队实力和品牌效应,书写着一个时代的班组传奇,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班组建设和发展史上能展现班组时代风采、体现班组时代特征的里程碑式班组。



    余梦伦认为,一个人做事要让自身价值最大化,而自身价值最大化,不仅仅是指把自身才能、自身努力发挥到极致,更重要的是能让团队所有人都能在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而垒筑这座“价值文化大厦”不可缺的基石,便是平等、互爱、共享、自立、自强五要素。余梦伦用毕生的心血、精力和行动,在不断创建和完善着这一带有理想色彩的文化——



余梦伦的“价值文化”


    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余梦伦,来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后,在航天第一线长期从事火箭弹道科研设计工作,曾参与了多个型号的弹道研制。从近程导弹到洲际导弹、从低轨道运载火箭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中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果,这已被我国导弹武器、运载火箭的数次成功发射所证实,无论其理论价值和使用价值,都领先于国际上的同领域成果。而他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科学态度、求实作风,也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按照常人推理,这些成绩的取得,足可以让一名科技工作者欣慰了。可余梦伦并不满足于这些,尤其是1981年他担任一部十一室一组副组长、组长后就更是如此。余梦伦认为,弹道研究和攻关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团队中所有人的事情。在这个领域里,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让自身价值最大化,而自身价值最大化,不仅仅是指把自身才能、自身努力发挥到极致,更重要的是能让团队所有人都能在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从此,他朝着新方向开始了自己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的深度思考,在思考和探索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文化”体系:



平等


    走进航天研究院,如果你随意向人打听余梦伦是个怎样的人时,许多人会脱口而出几个字:没架子、随和、容易接触;如果你打听的人恰巧是余梦伦班组的成员或者是他的学生,那么,待人平等、做人低调、谦和、不保守、乐于助人等,便是他们说得最多的关键词。对此,余梦伦认为,“平等”是一个职业人在与人相处、合作中应该做到的基本姿态,也是班组工作质量得以持续提高的基础。他说:“学科的培养、创新要靠集体的融合、智慧的融合,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一班之长,不能拿出一个与人平等的姿态,就无法与组员真正融合到一起;我如果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带着距离与组员一起工作,那么,班组十几个人就很难做到拧成一股绳一起朝着一个目标使劲儿。”

    在余梦伦看来,平等不是同化个性,而是在一个团队内给以每个组员对等的地位、对等的享有软件资料的权力,以保证每个成员都能有尊严地进行体面劳动,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公平竞争,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项目完成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



互爱


    说起自己的治班之道,余梦伦强调的两个词是温馨、温暖,而把这种感觉用一个词表达,就是互爱。在余梦伦看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是一个团队人人都能心情舒畅地施展最大才能、完成目标任务、创造最大价值的基础。一个团队的最大价值,不一定是每个人干了多少活、拿了多少钱,而是这个团队的所有人对团队环境、气氛、岗位的满意度。要让组员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才能、创造最大价值,那么,就要最大限度地帮组员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这个环境不是班长给的,而是每个人用付出的真诚爱心酿造的。

    这里的互爱,除了有博爱的意思外,还含有人际对等相互爱护之意。余梦伦认为,人并不缺乏爱心,只不过人的爱心容易被不良文化环境所扭曲,要让组员人人相爱,就要不断维护真诚、善良、爱意融融的班组文化环境,而这个文化环境,又不断培育、浇灌着互爱之花,相互依附又相互作用。于是,余梦伦要求每一个班组成员,在学会做科研项目之前,先要学会做一名真诚的有爱心的人,先做人后做事。



互动


    “我们从事的是一个‘走钢丝’的职业,一个项目得奖的背后,是团队所有人的付出,在攻克难关时,不是一个人去做,而是一个班组团队的投入,成功了荣誉大家分享、失败了我们一起承受。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边付出自己的知识技能、一边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为了保证项目研制的高成功率、保证大家的快速学习力和反应力,班组的每个人都要养成与人沟通、互动的良好习惯,互动,是一个团队制胜的关键。”余梦伦对别人介绍自己的职业和班组时这样说。

    为此,余梦伦从自己做起,首先努力为班组员工之间搭建相互沟通的平台,比如把自己的一技之长拿出来在组内共享;其次,促进大家相互之间的合作,比如一个项目攻关,他总是招呼大家一起研讨。目的就是让大家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别人工作的一个部分、一个流程,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把自己融入团队、共同营造一个合作的良好氛围,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才会有自己获得成功的那一刻,才能享有成就感。



自立


    余梦伦说,班组里强调自立精神。十几位员工,彼此既要合作、互动,同时,也要学会独立自主,不能依赖别人,要有独立承担任务、独立思考、独立开发项目的能力。

    他认为,在一个以搞科研项目为主的团队里,每个人的生存条件、奋斗起点都是一样的,培养组员自立的人品尤为重要。要让大家有自己的科研底线,既不能依赖他人获取劳动成果,也不能以非公平的手段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在与他人共同工作、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守信和讲义,只能拿自己该拿的一份。余梦伦觉得,之所以强调这点,是因为要在班组营造出一个有利大家长远生存的空间,让每个人在这个空间里学会自主创新、自得其乐。



自强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整天上班、下班、不停地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吗?余梦伦说,他不想让自己的组员有这样的困惑和迷茫。于是,在工作中,他通过帮大家有阶段、有计划地攀登技术台阶、向高难领域挑战,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人活着无非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用两个字来表达就是不断自强。

    余梦伦这样理解“自强”的含义:自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二是追求更高的物质境界。而更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更睿智、更明事理的理想境界。所以,不管外界的一些不良因素如何侵袭,社会杂音如何影响,在余梦伦班组,都不会出现追名逐利、贪图享受的现象。余梦伦说,这些年,班组里的人有进有出,可是献身航天的理念却在一代代人手中传承,坚定不移,矢志不渝。所以,作为班长,我往往会想得更远,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44年来,余梦伦就是用自己的“价值文化”,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在一个思想价值观念体系中,不管外界环境如何,余梦伦班组的员工都能保持平常心,用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的团队士气,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创造着1+12的奇迹,从而使团队的目标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控制功能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