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起保安全”专栏
“隐患识别卡”:隐患识别“指南针”
■ 刘佳跃
8月23日,笔者在贵州盘江精煤股份公司土城矿安检科小云尚安检片采访时,看到上四时班的安检员人人胸前佩戴一张小卡片,原来,这是该科最近制作完成并下发到每一名安检员手中的“隐患识别卡”。小小卡片,让在生产一线履职的安检员人人成了安监明白人,对于隐患的快速有效整改和安监质量的全面提升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土城矿是一个年产原煤超过300万吨的大型国有生产矿井,由于安全生产的需要,在采掘开、机运通以及生产辅助、后勤、地面单位都有安检员开展安全监督管理。但由于生产工艺、工序和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投入使用,一些新补充到安监队伍的安监员对监管业务相对陌生,有时在安监过程中出现说外行话和误执法现象,甚至为此与班队组负责人发生矛盾纠纷。针对这一现象,该矿安检科从提升安检人员综合素质和提高安全监管质量入手,以采煤、掘进、巷修、机电运输等不同工种、不同岗位施工作业内容为切入点,拟定了现场安全监督的具体内容,制作了便携易带的“隐患识别卡”,要求每一名安检员背熟记牢,并把识别卡带到生产作业现场,在实施安全监督过程中逐一对照,及时和现场班队长沟通协调,消除事故隐患。
推行“隐患识别卡”安全监管形式,最大的优点是免除了安检员坐在教室接受理论培训,而培训效果不明显的弊端,把“隐患识别卡”随身携带,易于记住识别内容,便于在现场实践运用,时间一长就可以入脑入心,起到以卡代培、以干促培的效果。
另外,“隐患识别卡”的推广运用,统一了安检员和施工作业现场班队长对安全监管内容的认知识别标准,避免了因为识别差异导致的矛盾纠纷,使每一名安检员和班队长都成为安监明白人。
班前除隐患 班中防“三违” 班后评表现
唠叨班长的“三唠叨管理法”
■ 顾述毫
“我们单位岗位分散,且多是单人单岗,在抓班组人员的管理上,需因人而易,既要注重职工个性特点,也要满足职工心理诉求……”8月22日,在安徽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煤矿班组长交流会上,保运二区一队运转二班班长吴建光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迎来了阵阵掌声。
班长吴建光的管理经验就是“唠叨管理法”,职工都称他为“唠叨”班长。他的“唠叨管理法”主要体现在班前、班中和班后。
班前唠叨除隐患
8月16日晚,离夜班班前会还差15分钟,职工方世勇啃着烧饼刚走进会议室,就被吴班长挡住了:“没来得及吃饭?”
“家里有事耽误了。”方世勇不好意思说。
吴班长抬头看看墙壁上的钟表,说:“我们在井下一个班要8个小时,上班前一定要吃好,你赶快去食堂打份饭吃。”看着方世勇的背影,他对着其他职工开始了唠叨:“没吃好饭也是隐患,大家以后有事提前说一声,班里会及时调整的,不行就调休班,无论如何都不能带着隐患下井。”听着吴班长的话,大伙儿感觉有点絮叨,但又都甚感欣慰。
班中唠叨防“三违”
深夜1时零3分,在101皮带机头,吴然刚想打个盹,被刺耳的电话铃声吓得睡意全无,接起一听,电话里传来吴建光炸雷般的声音:“你小子是不是睡着了?”
“没、没有啊?”
“这么久才接电话,还说没有?不想进学习班,就赶紧用凉水洗把脸,擦点清凉油!”
“被你一折腾,不洗脸也睡不着了。”吴然嘀咕一句,挂掉电话后乖乖地用凉水洗了把脸。没多久,班里职工都接到同样的电话。
班后唠叨评表现
“小李今天没有停皮带就清理机头卫生,扣安全分3分;小王在交接班时卫生没有清扫干净,扣质量分1分……”在班后点评会上,吴班长的唠叨声又响在职工耳边。
虽然吴建光的唠叨声有点烦,但是运转二班的职工们认为,他们需要这样“唠叨”的班长,因为跟着这样的班长工作,身体安全,心里踏实!
“炮打”队长
■ 周世毓
“请问郑队长,我们工人自主保安意识不强受了伤要挨罚,那么上个星期三,你从车上跌下来,受了伤该不该罚呢?”
8月22日,在重庆能源集团同华煤矿掘进四队的安全学习会上,号称“穆大炮”的穆世伦,向他的顶头上司——队长郑祖全“开了一炮”。这一炮顿时让安静的会议室像被捅了马蜂窝,大家不约而同地议论起来:
“这个‘大炮’,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竟然轰起队长来了!”
“队长上面有矿长管,关你‘大炮’啥事。”
“就是,队长受伤嘛,肯定由矿上罚啰!”
上周星期三,郑队长下井跟班,发现-60水平大巷与车场处的过河电缆没有吊好,于是他推来一辆空矿车,自己站在车沿上处理。正在他专心处理时,矿车突然滑动,他重心没稳住,从矿车上跌了下来,正好跌进水沟里,膝盖被摔破,休息了三天。
郑队长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说:“穆世伦一炮打得好,我正准备谈这个事。我虽然是队长,但是和你们一样,队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照样有约束力。我已于上周五到矿财务科交了300元罚款,你们还有意见没有?”
“没意见!”会场安静了片刻后,职工们齐声回答。
“郑队长执行制度硬,对自己也不手软,服了。”曾在井下睡觉被罚了款而不服的职工周开国在会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