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6|回复: 0

有稻香味,也有文化味(纵横)

发表于 2024-10-8 11:35: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有稻香味,也有文化味(纵横)

许 峰《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8日   第 05 版)
 在贵州遵义绥阳县旺草镇万亩大坝,以“青春遇见贵州·听得见的稻田”为主题的稻田音乐节持续了一个月。音乐舞台搭在金灿灿的稻穗旁、露营帐篷架在小溪边、稻乐集市摆在田间路上,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打造“稻田+”产业,为农民丰收节提供新玩法,也为游客观光休闲提供新选择。
  在一些地方,集赏稻收、品文化、尝美食、听音乐、做直播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场景,成为挖掘消费潜力、激发乡村市场活力的新引擎。令人欣喜的是,推动这些新场景、新业态走红的,不乏近年来扎根农村的新农人。他们有的是种粮大户,有的是职业经理人,有的是小有名气的网络主播,大家各展所长,共同为广袤田野注入新活力。
  稻田文化节火爆,“冷思考”也要跟上。首先,发展“稻田+”产业是否有利于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必须看到,稻田是耕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中国粮的重要保障。如果一味为了活动的声势浩大,将一部分农田作为活动场地,或者种植低效但好看的水稻品种,或者人为改变种收时间等,都将影响粮食收成,得不偿失。
  其次,是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发展稻田文化节?这得综合考虑当地的交通、住宿、场景等条件和村民意愿、治理能力等因素。要认真算一算成本收益账,反复琢磨发展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做好“稻田+”文章。“赔本赚吆喝”“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干不得。
  此外,还要关注稻田文化节的含“农”量有多少。音乐会上,展演的主要内容是当地的民风民俗民艺;集市里,售卖的商品主要是当地美食、特产和文创产品……这样的稻田文化节才既有稻香味,又有文化味。挖掘“三农”特色,让游客主动把特产装入后备箱,也把当地的文化装进心里,才能不断打造乡村文旅新优势,让“稻田+”产业的“富”加值不断提升。
  如今的稻田,不仅能长出庄稼,还可以催生美食集市、文创产品小店、乡村音乐会等。丰收的不仅是稻谷,还有农耕文化;富了的不仅是农民的口袋,还有农民和游客的“脑袋”;强了的不仅是线下的村集体经济,还有线上的直播经济、电商经济。现代文旅消费和乡村自然风光的“联姻”,将谱写一曲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歌。
  (摘编自《贵州日报》,原题为《让稻田更有“富”加值》)
[/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