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张桂英
我的青春岁月是在陕煤韩城矿业公司桑树坪煤矿度过的,那个历经50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的美丽小矿,是一代陕煤人心中抹不去的青春印记。这里曾被誉为渭北黑腰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20世纪70年代西北最大的机采矿,作为能源时代的“主角”,她曾为陕西经济的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1年,我怀揣梦想和两纸文凭回到了陕西省韩城矿务局桑树坪矿成了一名煤矿女工。忘不了上班第一天,来到井口矿灯房隔壁的仪表修理室报到时的情景:一张陈旧的大木桌上堆满了黑乎乎的“铁疙瘩”——瓦斯检定器,在那堆仪器中间,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女工正娴熟地修理一台台出了故障的仪器。狭小简陋昏暗的空间让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新工瞬间石化,这就是我与第一个师傅的相遇。那段时间,我潜心跟师傅学习仪器修理,学会了给瓦检器除尘、校光,知道了这份不起眼的工作事关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危和矿井安全。师傅用严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作风带我们检修每一台仪器,教我们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2005年,我调到平峒办公室做了一名文书,认识了第一位政工导师张梦君。跟着老前辈深入区队、井口采访矿工,在雨季三防期间深入南北山小房调研慰问,看着矿工矿嫂一家四五口人挤在小小的窝棚、土窑洞,依然阳光灿烂的笑脸,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知,原来无论身居闹市还是山野,环境根本不会影响人的幸福指数。矿工矿嫂的淳朴善良让我提起了久违的笔,用心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描绘多彩的煤矿生活:《珍爱生命》《矿工》《矿嫂》《永不弯曲的钻头》《永存心底的感动》等沾着煤泥带着汗珠的文章在我的笔下不断涌出,在中国煤炭报、陕西工人报、当代矿工等媒体刊发,并屡屡获奖。
2007年,因为表现突出我被调到矿工会工作,在那里接触到一支特殊的队伍——女工家属安全协管员。她们是矿工家属,是国企煤矿借助矿嫂的特殊身份和细腻的情感优势,利用工会组织大家参与到矿井安全宣教和“三违”帮教活动。
五年风华,与她们朝夕相处中,我很快从舞文弄墨成长为擅做思想工作的工会干部。我用真情和真心创新安全协管工作,坚持深入基层区队,掌握一线职工思想动态,走遍十里矿区的角角落落家访谈心,消除安全隐患,不断创新安全宣传形式和内容,让安全理念入脑入心。我组织成立了女工家属“百人合唱队”“安全宣传小分队”,撰写安全演讲稿、编写安全快板、组织文艺节目,到井口、班前会演出,寓教于乐让大家牢记安全。假期组织小学生到井口送家书,用亲情唤醒安全意识、培育良好家风。注重以情暖心,我带领女工家属到井口开展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夏天熬绿豆汤,到医院给工伤职工义务理发、洗衣,用心筑牢了矿区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把女工家属协管会打造成了韩城矿区的一张名片,受到全国煤炭系统、陕煤集团多次表彰。
2011年,通过一支笔我离开矿区进入煤炭运销系统成了“卖炭妞”,十四年风霜雨霁,经历过煤炭市场哀嚎遍野的低迷期,目睹过采制样工不分节假昼夜爬上一列列火车采集煤样;拍摄过化验女工立足岗位精心检验一批批煤炭质量;也跟随销售人员体验过到天南地北开拓市场,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忘不了他们怀揣一张名片,顶酷暑、冒严寒穿梭在陌生城市边缘的钢厂和电厂,吃泡面、蹲墙根,只为多卖一吨煤多卖一元钱,把款收回来,不辜负千米井下矿工期待的眼神……
运销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感动着我,激励我用心投入本职工作,克服一切困难全力以赴抓好党建群团工作,创建了陕煤集团第一批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我积极探索廉洁风险防控新模式,创新思路与外部合作企业开展“党风廉政共建”监督体系,将廉政监督从企业内部延伸到外部企业,形成了闭环式全链条监督,并在集团公司得到推广。
立足运销笔耕不辍,对外刊发稿件上千篇,征文、新闻和文学作品获奖40余项。为记录分公司改革发展史,我负责整理编纂了《韩城分公司志》《运销十年》作品集,带领部门员工夜以继日抟心揖志,在无参照样本的情况下白手起家,从档案室、报纸、杂志等史料中撷取最准确的资料,从亲历者访谈中寻找散佚的历史段落,从公司成立十年追溯到韩城地区煤炭开采运输史,以及韩城建局以来运销发展的轨迹,先后数易其稿,经历了17次修订,为分公司传承文化、资政育人留下了宝贵财富。
千帆历尽,唯有初心不改。蓦然回首,从事政工工作二十载,我始终胸怀感恩和敬畏,用满腔的热忱投入本职工作,当好时代的记录者、发展的守望者,走过的每一寸热土都留下我深深的足迹,从矿区企业文化馆到矿业公司志,荣誉墙上的一个个奖牌、一张张照片,柜子里一摞摞获奖证书和不计其数的文字材料中,流淌着我的汗水和心血,那是光阴的故事,也是我人生无悔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