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51|回复: 0

职工与企业管理“零距离”

发表于 2011-8-29 17:13: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职工与企业管理“零距离”
——青岛港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纪实


        “今年涨工资,怎样使我们农民工和劳动强度大的装卸工得到更多实惠?”
        “一线职工和农民工仍然是增资倾斜对象,我们将考虑提高岗位工资、计件工资、特岗津贴、物价补贴等等。不知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
        “董家口港区有职工1200多人,由于远离市区,职工看病就医很不方便,我建议建立职工医疗保健站。”
        “我们将马上配备专业医生和专用的医疗设施,并申请相关手续,尽快建起职工医疗保健站。我的答复,不知您是否满意?”
        ……
        8月24日15时55分,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民主恳谈会正在进行。不大的会议室里,100余名职工代表的密集提问,如同连珠炮砸向集团总裁和人事部、纪委等负责人。而管理者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个问题。
        在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民主恳谈会只是20项民主管理渠道中的一个节点,这些复杂、严格的制度和程序,保证了每一名职工与港口决策、管理和监督“零距离”,也使这座百年老港跃居世界第七大港。
职工想知道什么 , 就公开什么
        “您对自己所从事岗位工资收入的心理价位是多少?如果目前个人薪酬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开支,您家庭遇到了什么特殊困难?您对集团现行工资分配办法是否满意?您今年增加工资的期望值是多少……”
5月中旬,青岛港QQCT操作一大队轮胎吊三班班长王柱收到一份列有27个问题的“2011年增资改革调查问卷”。这意味着,企业又要为职工涨工资了。
        当王柱心里暗喜之时,青岛港集团人事部副部长于晓然却忙得不可开交。她和同事需要整理回收2万余份问卷,并汇总梳理出26类问题,提交集团会议,逐条研究。
       在青岛港,几乎每年都要向职工派发工资调查问卷,现已连续23年33次“让职工自己给自己涨工资”。这一方式常常需要历时几个月、数易其稿,最后还须提交职代会方能通过。
其实,不但涨工资职工说了算,小到夜班职工吃上热馄饨、农民工转合同制,大到物资采购、项目建设,乃至企业战略规划,职工想知道什么,他们就公开什么,职工关心的焦点在哪里,民主管理的热点就在哪里,为职工赋予了充分的话语权。
股东权益不能取代职工“主人翁”地位
        11年前,刚刚来到青岛港前湾码头担任总经理的李成祚并不适应。这位法籍华人惊异地看到,港口发展战略、重大决策、人事任免、招待费开支都要通过职代会审议;每年1月份,集团领导要在职代会上向职工代表述职,接受职工打分; 每年涨工资要反复征求职工意见,长多少、怎么长,职工做主。“这些不是董事会、管理层说了算吗?”李成祚深感不解。
        更让他吃惊的是,青岛港还制定了严格的民主管理程序。如职代会民主决策实行民主审议、项目上榜、定向问责、过程控制、细节透明、结果公开的“六连环”工作法。甚至有65名农民工当选集团职代会代表,两人进入主席团。
        渐渐地,这位谙熟西方企业管理模式的职业经理人发现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奥妙”:以心换心的理解与尊重,将催生出强大的生产力。
        职工于正忠只稍微改变了塔吊灯光投射位置,便为公司每年节约了9000多度电;一位职工自发研制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3000余万元……
        如今,前湾集装箱码头的经济效益成为合资股东们在全球投资的40多个公司中效益最好的。“如果没有员工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单靠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绝对做不到今天的业绩。”李成祚由衷地感叹。
        “尝到甜头”的外方股东纷纷主动要求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目前,青岛港集团十几家中外合资企业,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达到了100%。
        “心悦诚服”的李成祚也申请加入了职代会主席团,还主动到一线与职工一起扛大包,一样挣计件,晒出一身古铜肤色,完全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职工信任比金子更重要
        乔伦万能钻具、乔伦万能磨具、乔伦万能凿具……乔伦是谁?看着一排排精巧的工具,参观者总会发出疑问。
        “我叫乔伦,一名普通的维修农民工。”一个年轻小伙胸脯一挺。在工作中,乔伦研发了一系列“万能”钻磨工具,极大地方便了同行工作。“青岛港就像我的家,我们是主人,做点事是应该的。”乔伦说。
        “对企业发展来说,职工的信任比金子更重要。”这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的口头禅。
        设立总裁公开电话、队长信箱,签订集体合同,召开民主管理主题班会,建立职工心声热线网上视频和职工论坛,实行“四十项公开”。这些   “像家一样”的民主管理创新,催生了强大凝聚力和创造力:
         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中,作为经济晴雨表的港航系统业绩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青岛港却业绩上扬,保持了快速增长;
        针对港口建设的“五大难题”,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5600多条,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各类创新成果1751项;
         在劳动竞赛中,先后涌现出430多个员工品牌和1800多个绝活儿……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青岛港用占全国1.3%的泊位能力,干出了6.9%的吞吐量,港口吞吐量14.5亿吨,增长了103.1%。
面对这些“奇迹”,常德传由衷地说:“办企业就像居家过日子,领导与职工要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发展成果,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
来源:《工人日报》(2011年08月29日 01版)本报记者 郑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