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回复: 0

欧亚大陆首次发现北美灌木牛化石

发表于 2024-10-23 06:49: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新社郑州10月22日电 (记者 韩章云)中国科研人员在青海共和盆地以及河北泥河湾盆地出土的牛科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两种灌木牛。这是灌木牛首次在欧亚大陆被发现,很可能说明其起源于欧亚大陆,而后迁徙到北美
  这是记者22日从在河南郑州举行的2024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上获悉的。相关研究成果已于今年7月刊登于学术期刊《第四纪科学评论》(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灌木牛是一类大型牛科动物,于全新世初期(约公元前7000年至8000年)灭绝,此前仅在北美地区发现相关化石,其他地域未有记录。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白炜鹏介绍,研究发现,青海共和盆地以及河北泥河湾盆地出土的牛科动物化石年代为早更新世,距今200万年左右,识别出的两种灌木牛分别鉴定为山地灌木牛和灌木牛属未定种。这类牛科动物最明显的特点是其角心向前扭转和生长。
  公开研究资料显示,北美发现的最早灌木牛化石的地层年代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10万年。
  “中国出土的灌木牛化石的地层年代要早于北美,很可能说明其应起源于欧亚大陆,而后迁徙到北美。”白炜鹏解释说,基于对化石牙齿和肢骨的生态形态学研究显示,泥河湾盆地的灌木牛属未定种与北美的山地灌木牛具有相似的食性和生态,其主要生活在山地地区并以树叶和灌木为食。泥河湾盆地北部的熊耳山为当时灌木牛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系统发育研究显示,灌木牛与麝牛组成姐妹群,说明相较其他牛科动物,这两者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将研究视野拓展到第四纪的麝牛类后认为,第四纪麝牛类的演化确实可分为高角类和低角类两支,两者分别在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以及中更新世晚期从欧亚大陆迁徙到北美。”白炜鹏表示,这为麝牛类的多样性和演化提供了新的材料,也对理解第四纪时期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动物群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