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阜淮铁路项目创新以工代赈推广方式促就业增收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华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阜淮铁路项目自2022年11月开工以来,作为业主单位的安徽省投资集团旗下安徽省皖北城际阜淮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切实履行国企社会责任,积极落实以工代赈政策。目前,该标段累计吸纳当地群众518人、中西部省份外出务工人员1207人参与项目建设,有效促进了群众就业增收。
阜淮铁路项目位于安徽省北部,途经淮北、宿州、亳州、阜阳四市,正线全长142.5公里,规划总投资约228亿元,被纳入2023年度适用以工代赈的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清单。
该项目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工作思路,创新以工代赈推广方式,重点解决“谁来干活”“干什么活”“发放多少”和“怎么干好”几个问题。
围绕群众务工组织,阜淮铁路公司及施工单位与项目沿线所在政府建立劳务沟通协调机制、工作会商机制,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召开以工代赈工作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以工代赈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匡算,项目建设期间预计提供混凝土工、钢筋绑扎工、厨师、保洁、安保等劳动岗位约350个。
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群众务工需求情况,以及项目施工时长、工作种类等情况,阜淮铁路公司与施工单位明确设施便道养护、施工生活区服务、临时工程施工、项目部驻地保安、保洁、绿化等环节实施以工代赈,同时向主体工程建设环节进一步延伸。
聚焦劳务报酬发放,阜淮铁路公司指导施工单位结合地方省属国企同类人员工资标准,参照当地物价水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合理确定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标准,确保混凝土工、钢筋绑扎工等技术工和厨师、保洁等辅助工拿到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
阜淮铁路公司充分把握以工代赈政策内涵,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建立“一包保五结合”工作体系,即建立包保机制,与品牌创建、农民工“五共”管理、项目劳动竞赛、党群协理员工作和企地共建相结合,围绕项目建设进展和沿线群众需求,充分挖掘项目用工潜力,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拓展赈济模式,积极推动群众增收致富和项目高质量建设良性互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