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67|回复: 7

[话题探讨] [反方]同工何以同酬

发表于 2011-8-30 17:32: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同工何以同酬

    同工同酬只是梦想,睡觉时想想罢了!万万不可当真也。否则,你不在同工不同酬中拼搏,就会死在同工同酬的挣扎之中。
    你听说过何时何地有过同工同酬呢?
    解放前地主剥削时代就不说了,旧社会哪有同工同酬呢!先说大锅饭时代,同工没问题,但是薪酬是按工资级别的,都是汽车司机跑长途、五级工的司机和六级工的司机,跑一样的活,工资是不一样。当时企业附属的“五七工”的工资和正式职工差距就更大了。改革开放到如今,用工制度多样化,脏、苦、累、险的活逐步分流、转嫁给了农民工、外协工。至于薪酬基本上是由身份而定,在同样的工作场所,不论干多干少、只要是正是职工就比农民工薪酬高。个别特殊岗位上的农民工工资比普通岗位正式职工工资高了,职工便开始牢骚满腹地叫喊“我们还不如农民工”。可见职工从心理就不认可和农民工、外协工享受同等的待遇,而是要比他们高一等心理才舒服。除了企业,政府各个部门也没有同工同酬,都是主任科员,税务局、财政局、卫生局、民政局的待遇是不同的,即便在同一个局,同样级别的人也会因为贡献不同、领导喜欢差异有所差别。
    所以说,大家不要指望靠“工资条例”实现同工同酬,况且“工资条例”三年难产也在提醒我们:目前的体制决定了同工同酬只能是梦想,晚上睡觉时可以想想,睁开眼还是去拼搏吧。靠技术也好、靠能力也行、靠关系也罢,反正能够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觉得“酬”和“劳”差不多匹配就行,而不要异想天开地等待同工同酬的到来。
    我们再体会一下专家的看法: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易定红教授说,对于是否要把同工同酬制度写进《工资条例》,现在争议相当大,而其反对者主要是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对事业单位而言,“体制待遇”成为划分员工的界线。处于线内的员工,工资和退休金来自于财政拨款,“旱涝保收”;处于线外的员工,即使从事完全相同或更为繁重的工作,也难以得到同等程度的保障。而在国企内部,正式工和“临时工”之间一贯存在的待遇差别,因劳动派遣制度的兴起被放大。
    仔细想想专家的观点,也许你本身就不是那个同工同酬的支持者。好不容易在国企混了那么多年,来个农民工、临时工就和自己同工同酬了,你心理真服气、舒坦吗? 况且,同工怎么能完全相同没有差别呢?即便是扫地,溅起的灰尘也有差别,差别就体现在同工、但质不同。也正是因为虽然同工、但有内在质的差异,所以相同岗位也有差异——技术能手、技术大拿、第一名、第二名等区别,有区别薪酬有点差别也合情合理。
    所以说同工同酬只是说说而已,因为其符合公平的理念。因此,我们要有思想准备,要清楚地看到追求公平的脚步,几百年来就没有停止过,实现真正公平的路依旧漫长。你是在同工不同酬中拼搏呢,还是在同工同酬的等待中挣扎,请三思而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1 09:03:50 | 查看全部
     王老师写得太好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1 13:07:0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1 20:51:05 | 查看全部
     是这个理!强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0:11:08 | 查看全部
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23:30:28 | 查看全部
大多数职工也是这样认为。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 15:16:48 | 查看全部
同工同酬只是一个传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 16:16:31 | 查看全部
我不赞同,在企业事评就说企业里的同工同酬问题,您说“国企混了那么多年,来个农民工、临时工就和自己同工同酬了,你心理真服气、舒坦吗?”这不是事实,现在的国企,正式工你如果因病或其它原因去看门或扫地,也一样不多挣钱和农民工、临时工挣的一样多的钱,你多的养劳等,现在也给农民工、灵活就业者入了保险。如果硬拿正式工和临时工农民工的薪酬相比,那是没法比,因为正式工的素质、责任、能力,远远比临时工强,比如火车司机,是不会招临时工和农民工的,因为他在具备高素质业务同时还的有较高的责任意识,还得有较强有组织纪律性,这些不论农民工、临时工都达不到也做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