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4年11月8日新闻综合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4:09:46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11月7日,《国家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公路建设续建项目——G244线庆阳过境段公路项目张铁沟特大桥4号主塔上横梁浇筑完成,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张铁沟特大桥全桥转入桥面施工阶段。
张铁沟特大桥是全线重要控制性工程,系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钢混组合梁斜拉桥。此次完成的4号主塔为西北地区最高索塔,总高度190.314米,索塔塔身为曲线“H”形、塔身多曲面、变化多、技术复杂,墩塔施工垂直度控制难度大。自2022年12月20日桩基开工以来,用时687天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据了解,由于项目处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区域整体地势起伏,山势陡峭,边坡稳定性较差,易产生滑坡,为此项目团队成立“桥梁专班”,针对性开展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工法研究,通过引进超声波成孔检测仪,配套使用自主研发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监测设备对实体质量进行量化监测,保证4号主塔施工质量。
G244线庆阳过境段公路项目是《国家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公路建设续建项目,项目起点位于庆城县高楼镇雷家岘子村,终点位于西峰区肖金镇三不同村,路线全长69.316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
建成后将优化完善陇东地区公路网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庆阳市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绿色智算中心和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带动沿线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总台记者 王妍 张鸿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4:10:01 | 查看全部
经济参考报记者 班娟娟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动力。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顶梁柱,国资央企正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在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改革高地中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中建一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持之以恒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通过加速发展创新业务和战新产业,集结优势资源打造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擦亮“中国建造”品牌。

创新产品 赋能建造升级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十五万分之一精度、600米超高层建筑误差只有2毫米……中建一局推出自主研发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破解超高层建筑施工精度难题、保障建筑物安全和稳定的四款建筑测量装备“黑科技”,其中,超高层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接收机系世界首创。

“超高层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接收机测量精度高、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高,并且内嵌自主算法,即便面对上千米的超高建筑,精度也可达十五万分之一,解决了超高层建筑卫星定位测量基线距离短、基准点与测量点高差大的难点。”中国测绘学会理事、中建一局测绘专家张胜良介绍。

目前,该设备正在中建集团主办的中国建筑科技展上面向全球展出,并且已成功入选2024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和住建部北斗系统典型应用案例,真正意义上叩响了“千米级”建筑的大门。

建筑施工现场作业面多,室内和地下空间通信难、定位难,数百上千工人分布在现场各个地方,加之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危险源多,靠“人盯人”管控人员安全难度极大。

中建一局采用行业首创无线传感网络和多模融合定位技术,实施“技术+管理”运营模式,创新研发星璇智能安全帽,通过安全帽终端采集施工现场数据上报云端,对佩戴人员进行三维立体定位和智能分析,并对佩戴人员及周边环境状态进行实时感知与监控,有效解决建筑行业施工安全、工期管控等问题,为城市建设者提供会感知的“安全系统”。

截至目前,星璇智能安全帽系统已在全国30余个城市的500多个项目全面应用,守护20万名工友安全。

创新技术 提供“好房子”解决方案

向“新”而行,“质”焕新生。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中建一局加快推动建筑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工业化转型,围绕建筑施工作业现场、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提出一揽子智慧先进解决方案,大力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形成了预制混凝土结构箱式房屋建造技术、既有建筑综合安全评估技术、“中建链”区块链管理平台等一系列工程建造领域新技术。

其中,混凝土结构箱式房屋建造技术就是先在构件制造工厂把梁、墙板、楼板、箱体结构等“零部件”生产好,再运送到工地现场拼装,具有模块化设计、工厂化加工、一体化装修等优势,现场组装可通过吊装、焊接等干式连接方式完成,不受冬季低温等恶劣作业环境制约,真正实现“搭积木”施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要达成完整的建设“流水线”,需要一个以研发、配件生产、安装、施工、维护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作为支撑。为此,中建一局投资组建了国内首家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中建(天津)工业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从创新研发、咨询设计、加工生产、装配施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

“中建一局通过自主研发,以设计-建造-运营的全产业链装配式建造服务模式提供‘好房子’建设解决方案,助力人民实现‘安居乐业’梦。”中建一局科技与设计管理部总经理李浩表示。

随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面临升级的公共建筑和老旧小区改造数量增多,房屋体检需求量增加,驱动建筑行业在检测和建筑技术上寻求突破。中建一局创新打造“箱包式微缩实验室”系列产品技术,为房屋体检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中建一局创新研发的首套集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于一体的既有建筑综合安全评估技术,从安全隐患、使用功能障碍以及性能提升等层次进行检测评估,并提供针对性改造方案;基于红外热成像和探地雷达等设备进行多元精准诊断的建筑工程渗漏诊治与防控技术,已应用于北京、深圳、江西、河南等全国20余个渗漏项目;国内首创的气测法灌浆套筒饱满度检测仪,不仅解决了装配式建筑构件套筒连接部位质量检测的难题,还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创新设备 助力城市建设

绿色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让作为“碳排放大户”的建筑行业“瘦身健体”,是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中建一局自主研发的碳数据监测管理平台,可对建筑原材、施工建造和建筑运维三方面的碳排放进行统计和实时监测,从而实现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管理。此外,该平台以“统筹监测、定点调整”的管理下钻模式,结合碳排放指标与碳绩效管理,实现对各所属单位及施工项目的碳排放差异化、精细化管理,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升级与“双碳”目标实现。

能给建筑“把脉问诊”,能在各类施工现场细致巡检,能往返复杂地形运输、装卸材料,能安装各类机电管线……中建一局研发应用多类行业首创机器人建造设备:“X-MEN”机器人为工地“医师”,四足监测机器人为“保安”,智能搬运机器人为“司机”,建筑机电管线安装机器人为“电工”,真正实现建筑数字化管理。

作为全国最大、实施最早、业态最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中建一局承建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涵盖5种业态、9个子工程,针对乌梁素海流域生态功能退化的问题,中建一局首次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生态要素,创新实施“4233”综合治理方式,研制“轻型压草覆沙机械”“梭梭肉苁蓉同步种植一体机”“精准化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精准化无人机飞播技术”等新装备,相关技术成果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

据了解,中建一局生态治理团队正基于乌梁素海项目不断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技术体系,并已将相关治理技术应用于阿拉善荒漠综合治理等更多类似项目,为筑牢我国“北方防沙带”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生态系统恢复与美丽中国建设夯基筑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4:10:19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华 王宇


一条长495米的产线,红色的铁流与隆隆的机器声交织;远离现场的主控室里则是一片安静、舒适。这是11月6日记者在宝武集团马钢特钢公司优棒产线上看到的情景。

马钢特钢公司棒材分厂副厂长于良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以前像这样的产线,至少需要8至9个岗位,现在只需要3至4个岗位即可,“可以说,在马钢,钢铁早已不是此前的'傻大黑粗'形象了。”

“现场哪个环节有问题,基本都可以由主控室发出指令进行处理,真正实现了一键自动轧钢。”于良说。

马钢特钢公司是马钢为着力解决轨道交通、能源及汽车等领域高端制造用钢铁材料国产化需求,打造我国乃至国际一流的高端轨道交通用钢生产基地而实施的重大技改工程。一期工程于2010年2月开工建设,先后投资35亿元,拥有世界先进的电炉、钢包精炼、RH真空脱气、大圆坯连铸、大方坯连铸、模铸炼钢生产线及大棒材、优质合金棒材、高速线材3条轧钢生产线及配套精整线。

2021年11月,马钢新特钢工程项目开工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92.69亿元,建设一条先进的转炉流程特殊钢棒线材生产线,设计年产钢320万吨,产品重点瞄准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非调质钢、合金冷镦钢等中高端产品市场。

历经10多年持续发展,马钢已拥有一流的特殊钢研发团队和制造管理团队,拥有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能源核心装备、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造用特殊钢独具特色的四大产品系列。

不仅如此,在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拥有轮轴技术领军人才及国家省部级创新平合,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轮轴产品关键核心技术,在高速、重载、大功率和低噪音轮轴产品和技术方面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多类产品全球首发。

2022年,马钢高速车轮在2列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车上实现装用;2023年底,成功实现4整列在复兴号动车组上的装车并投入载客运用。截至2024年7月份,整列装用马钢高速车轮的G6410次复兴号长编组动车组率先完成安全载客运行60万公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4:10:36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李秋影
10月31日,中建八局华中公司中南分公司与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中心“党建联建聚合力 携手护航筑精品”联合主题党日在中建八局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项目举行。

会议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集体参观了中建八局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项目党建展厅和智慧展厅。通过实地参观和交流,进一步了解项目党建文化,对后续党建工作、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等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项目现正在进行负四层支撑区结构施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武汉“两江四岸”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武汉谱写国际化大都会新序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4:10:52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张金光
11月1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云南天麻高速首条特长隧道——岩腊山2号隧道全幅贯通。
天麻高速公路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州境内,起点设在中越边境的天保口岸,终点位于麻栗坡县,全长52.831公里。岩腊山2号隧道采用分离式设计,全长3055.132米,属特长隧道,其中左幅已于9月14日顺利贯通。

天麻高速
天麻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在云南省境内东西横线的联络线之一,是云南省中长期高速公路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后将对完善国家和云南省高速公路网布局、提升高速公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与周边区域及国家的内联外通发挥重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4:11:09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玉波 通讯员 邓磊 李磊
11月5日,随着出行旅客在包头站综合服务中心(售票)处排队购票,由中铁上海局承建的包头站站房改造工程综合服务中心(售票)正式启用,工程建设迈入新阶段。

据了解,包头站站房改造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站房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占地17310平方米。本次先行投入运营使用的综合服务中心(售票)设有8个交互式人工窗口、6台自助购票机、1台临时身份证制证机,可办理退票、售票、改签等业务,满足旅客多元化需求。
包头站站房改造施工以来,中铁上海工程局克服了工期时间紧、施工干扰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多次组织方案研讨,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了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推进。
包头站站房改造工程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服务地方经济,带动区域间人员、信息、经济高速流转的重要枢纽,工程完工后,将极大提升包头站站房、旅客运输、集散和整体运营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4:11:22 | 查看全部
经济参考报记者 李伟

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近日正式启用,旨在进一步推动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深入的数字化转型支持与服务。

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是由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局)、江汉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和武汉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运营的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中枢。创新中心瞄准“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大脑”建设目标,以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为契机,通过“平台+载体”双轨并行,线上运营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试点工作管理、转型应用服务、线上人才培训、元宇宙展厅等服务;线下打造服务基地,提供政策咨询、成果展示、资源对接、人才培训、产业服务、投资融资等服务,为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

武汉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承京介绍,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囊括咨询商、集成服务商和工业软件提供商三类服务商,并专门打造了江豚云这一数转云平台。工联院副院长罗俊章指出,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还能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武汉市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城市,已引导380多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3家企业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6家企业入选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刘卫军表示,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的启用,是武汉市乃至全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又一重要举措。

武汉市经信局还分别与荆州市经信局、黄石市经信局签署了协作推广协议。未来,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将建立完善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协同和产能共享,形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生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4:11:40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杨占 黄涛 祖蔷薇
近日,由中铁上海工程局市政环保公司承建的安徽省池州市江口水厂改扩建工程项目正在进行收尾工作,标志着该项目即将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目前,该项目主体结构、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及附属工程已全部施工完成。“当下整个项目正处于收尾阶段,我们将保质、保量完成剩余零星工程消缺,保障工程质量,为后续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打下坚实基础。”池州经开区江口水厂工程项目负责人孔得玉表示。

为确保工程质量,该工程项目部严格落实临时工程有设计、有检算、有方案、有交底、有培训、有进场材料及设备验收、有施工日志、有检验批资料、有运行前验收,并要求现场刚性执行,严控质量,高品质、高效率推动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平安工程、精品工程。“我们就像是项目的‘医生’,严格把关各个关键部位,容不得半点马虎。” 孔得玉说。
随着竣工验收的到来,年底,池州市江口水厂改扩建工程项目将正式投运,每日可输送7.5万吨干净的自来水。届时,池城及周边供水能力提升至23.5万吨/日,将能更好地惠泽池州主城区及周边乡镇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4:11:58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冬梅 通讯员 刘志平 王永鹤
11月6日,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举办媒体开放日暨《2022—2023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本次活动的主题“绿色炼厂,智赢未来”。

近年来,长庆石化公司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守安全环保底线,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防风险、稳运行、强管理、提效益,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协调发展形成新格局,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开放发展呈现新气象,共享发展取得新成效。

通过实地参观和交流,媒体代表们对长庆石化在绿色发展、智能化改造等方面的创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通过本次开放日活动,长庆石化公司向社会展示了其作为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和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4:12:12 | 查看全部
中新网广州11月7日电 (记者 程景伟)作为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首场配套活动,2024广东外资企业百强榜单发布会7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会上,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负责人发布“2024广东外资企业百强榜单”,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乐金显示光电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玖龙环球(中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台泥(英德)水泥有限公司、港铁技术咨询(深圳)有限公司、汕头暹罗燃气能源有限公司、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东莞)有限公司、东丽膜科技(佛山)有限公司等100家企业入选榜单。

据介绍,此次榜单是以企业外方投资者在广东累计直接投资额为主要依据,结合企业信誉和经济贡献度等因素,由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综合研判后确定。

从投资额看,100家上榜企业合计在粤投资366亿美元,单个企业投资额均超过1亿美元;从投资来源地看,外方投资主要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16个国家与地区;从区域分布看,89家上榜企业集中分布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9市,其余11家企业来自汕头、湛江等6个粤东西北地市;从行业领域看,制造业上榜企业最多(69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石化、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占比达八成,七成以上为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企业,总体反映了广东省高质量利用外资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