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72|回复: 5

兴隆庄矿放眼安全生产十五周年

发表于 2011-8-31 23:52: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兴隆庄矿放眼安全生产十五周年
                  崔伟 刘睿

    昨天还为安全生产十周年目标实现“谨言慎微”,今天就大张旗鼓召开安全生产十五周年誓师动员大会。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矿明确“安全只能前进,不能停滞”的认识,在8月31日创出我国同类型矿井安全生产十周年这一最长周期记录之后,不搞任何形式的庆祝,而是于9月1日上午召开全矿安全生产十五周年誓师动员大会

    时间回溯到2008年8月31日,听闻兴隆庄矿实现连续安全生产七周年,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郑重批示: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七年杜绝重伤以上事故经验,说明煤矿生产完全可以做到安全生产,请国家安监总局在全国宣传和推广兴隆庄煤矿经验。
   
    谈到“十二五”建设期间矿井“1503”的安全奋斗目标,该矿矿长李佃平说,生产安全既是国家领导人的殷殷期望,更是职工群众的幸福源泉和保障。之所以提出安全生产十五周年目标,是因为我们汲取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讲到的“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这段话的精神力量。
  
    围绕安全生产十五周年目标实现,该矿充分认清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深入总结和科学分析实现安全生产十周年后可能面临的安全新问题、新考验,贴合实际确立了“文化引领转观念、以人为本提素质、精细管理抓现场、科技兴安强根基”的工作思路和“十强化、十提升”的工作举措。

    充分发挥文化管理的导向、激励、凝聚、规范作用,把矿“兴隆鼎”安全文化核心理念融入渗透到集团公司以预为主的“三为六预”安全文化管理体系之中,突出情感尊重、人文关怀,实现制度“刚性”规范和文化“柔性”引导的有机融合,深入推进落实员工日常和岗位行为规范,形成自动自发、共识共为的安全合力,增强干部依法管理、员工按章作业的自觉性,推进安全工作由“被动要求”向“自我需求”转变。健全完善以安全文化为核心的区队班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区队班组建设内容指标化、要求标准化、步骤程序化、考核数据化、管理系统化。严格班组“三讲一落实”工作流程,讲工作任务、讲作业风险、讲控制措施、严格安全风险预控措施现场落实,超前进行危险预测、预知、预防。

    深入推进职工素质“十二五”工程,坚持理论培训和技能实训并重,加强安全培训“三项建设”,强化安全法规、事故案例教育和紧急避险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完善“四五级联动”培训模式,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充实和创新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评和每季一考内容,充分利用“学练树”、“岗位技术比武”和“名师带高徒”等教育培训模式和载体,发挥新老职工“传帮带”作用,把青年职工打造成为矿井实现十五周年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突出现场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三位一体和手指口述”新安全确认标准、监督检查与考核管理办法,从严落实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制、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岗位安全责任制,深化安全诚信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安全考核追究问责力度,实现问责方式由“制度问责”和“事后问责”逐步转向“作为问责”与“事前问责”,问责范围由“有过”逐步向“无为”延伸,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认真履责、主动承责、人人尽责的自觉性。  

   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加快装备升级,突破关键技术,提高系统、装备、环境的安全可靠程度,有效控制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积极开展顶板管理、“一通三防”、防冲击地压、提升运输、防治水、供电系统等安全技术研究,重点研究研究解决深部和沿空巷道支护问题,确保矿井重要系统安全可控。优化支护技术和设备运行保障技术,提高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和适应埋藏深、厚夹矸、大倾角条件下的保障能力,增强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采掘技术、工艺、装备的安全可靠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06:36:2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07:29:3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08:20:4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08:58:36 | 查看全部
看好,支持!!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1:05:46 | 查看全部

回 4楼(木呆瓜) 的帖子

谢谢各位老师鼓励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