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回复: 0

天路老职工的“时光宝藏”

发表于 2024-11-10 18:17: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56岁的徐超是西宁火车站的一名客运员,1984年刚参加工作时就恰逢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通车运营,从此在青藏铁路线上一干就是40年。
徐超不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在业余时间将自己的爱好——收藏铁路老物件,发展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这些花费了他大半辈子心血收集的老物件,在他眼中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旧时的老物件不只是物件,还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走进徐超的家,仿佛置身于一个铁路文化的博物馆。不同年代的邮票、臂章、车票、信封等近万件铁路“老物件”,其中不乏香港、台湾铁路车票,以及外国铁路邮票等。他将绝大部分收藏品都放置在家中的各个角落,家里的物件虽多,但又摆放得井井有条。
徐超轻轻拿起臂章,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这是我刚上班时佩戴的臂章,它见证了我从青涩的新人到经验丰富的老职工的成长过程。每当我佩戴着它,就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徐师傅,你这儿的宝贝可真不少啊!”同事小李感叹道,目光在那些复古邮票和各式臂章上流连。
徐超笑着点点头,拿起一枚邮票,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喜爱。“这些都是我多年来的珍藏,看这些老物件我就感觉青藏铁路就像一个小孩一样慢慢长大,你看这枚邮票,它记录了西宁至格尔木铁路通车的重要时刻,那时候还是内燃机车,再到后面实现了电气化列车,现在复兴号都已经开通运营了。”
小李凑近细看,只见邮票上印着一列火车穿越山川的画面,充满了时代感。
“收藏者是幸福的。”摸着手中的老物件,徐超能感受到老物品本身生命的流动,这是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纯真的、照彻入灵魂的狂热。
硬板车票是徐超的第一件铁路收藏品。那天他值晚班正要下班,门岗的同事叫住了他。“徐师傅,我们在打扫车厢时捡到了一张废弃车票,您不是喜欢收集这些吗,给您吧。”
徐超想起当年的情景,“我一听开心坏了,其他同事都觉得一张票,天天见,有什么值得收藏的,我就是喜欢,美滋滋地夹在工作证里,没敢装兜里,怕折了,到家就放卧室里摆着。”除了硬板车票,徐超家中还有10多张火车票,每一张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相册夹里。
“下班回到家拿出来看看,心里很满足。”徐超说,在上世纪,硬板车票是用硬纸板制作而成的车票,它的学名叫作埃德蒙森式铁路车票,售票员需要用手工加注乘坐信息,印上日期、贴上座位号,用算盘计算票价。
徐超介绍这些火车票的时候,眼睛发光,讲起来滔滔不绝。“你看这软纸火车票,1979年随着计算机的应用,用计算机打印软纸火车票开始使用。”
2007年随着铁路不断提速和动车组的投入运营,为减少旅客购票、检票时间,实现更多自动化服务,磁卡火车票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磁卡火车票使用再生纸制作环保美观的同时还能通过闸机检票,提高了运输效率。
目前,铁路电子客票全面实行,取消了纸质车票,旅客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即可购票、检票、乘车,纸质车票逐步成为报销凭证使用。
除了收藏,徐超还乐于将自己的藏品分享给更多的人。在社交平台上,他经常发布关于铁路老物件的照片和故事,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作为铁路工作者,希望通过老物件让更多人了解铁路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徐超不仅传播了铁路文化,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今年即将退休的徐超还有一个心愿,他准备将自己的收藏了半辈子的部分铁路老物件,无偿捐给青藏铁路展厅,让老物件走上台前,教育和启迪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