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1-13 14:49:35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洪涛 通讯员 邵晶晶 张子辛
每天清晨,在中铁十一局无锡地铁5号线7标产业工人园区门口,一辆辆“工友号”专车停列两旁。“9月1日以来,天天有班车送我们去工地,还一早就等着我们……”在旺庄路站任钢筋班长的何师傅说。
何师傅所在的无锡地铁5号线5标项目包含4站3区间,线路全长2.851公里。项目工委负责人介绍,在项目产业工人社区内居住的盾构队、主体队、桩基队等300余人,出发前往工点最近的1.5公里,最远的要4公里。在车站、区间大干阶段,工人师傅们的上下班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有“小电驴”竞速,有单车组团,有徒步结伴,还有驾驶三轮车违规载人……他们通勤的城市主干道,白天车流量大,晚上货车密集,工人师傅们的交通安全和上下班问题成为项目工委致力解决的难题。
除了常规的教育引导、专人监督,项目工委积极开展走访调研,专程前往无锡公交总站沟通解决方案,提出定制公交计划,得到了公交集团的大力支持。经过多轮协商研讨,中铁十一局和无锡公交总站达成“工友号”专线开通方案,由3辆公交车组成车队,在早晚固定时间、指定地点统一发车接送工人师傅,化解项目难题的同时,切实将工会组织“娘家人”的温暖辐射到项目每一名工人。
“我每天都早起一会,可以坐最前排的位子。”“刮风下雨日晒再也不用怕了。”“坐车时间,我还可以利用智慧安全积分超市小程序看看小视频,积攒安全积分换奖品。”工人师傅们对“工友号”赞不绝口。
不仅如此,项目工委还为全体职工和工人师傅们准备了多种暖心服务,切实构筑“五分钟”普惠生活圈。“便捷理发屋”“爱心诊室”“工人夜校”“休闲娱乐室”“工匠学院分校”等在园区内逐一建成,涉及日常生活和业务培训等方方面面,既增添了温情氛围,又提升了能力活力,成为公司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力举措,得到了工友们的广泛好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