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带薪休假彰显真正的以人为本
郑岩
近日,笔者所在的中石化山东下属企业有5名一线岗位职工按例享受了10-15天的带薪休假。其中有2名职工到海南观光旅游,3名职工到青岛疗养。“‘五一’广场早从电视上看到了,我这次是亲临现场了,马上还要到举办奥运帆船赛实地探营,我可要捷足先登了。”一位参加休假的工人技师朋友4月5日心情激动地从青岛给笔者打来电话。到目前为止,他们已是今年企业第三批带薪休假人员了。
时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实施三个多月了,条例明确了一线职工享受年休假的条件、办法等相关政策,规定工作年限满一年以上的均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带薪休假的新规定受到了一线职工的热烈欢迎,能不能有机会休假、如何休假成为大家最关切的话题。现在,不少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具体的职工带薪休假管理办法,这对保障一线班组职工的休息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带薪年休假是现代社会的文明举措,对于企业一线职工来说是应享受的法定权利。特别是在当前工作压力增大,不少一线职工身体经常处于高负荷、亚健康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带薪休假“无牵无挂”地调整身体、调适心态,以更健康的身体和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回到工作岗位非常有好处。笔者认为,“带薪休假”制度让职工灵活地制定度假、休闲计划,享受自由闲适的生活,是“以人为本”理念和职工“体面劳动”的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对劳动者休息权、对普通职工新期盼的尊重,也彰显了社会的进步,“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地,应该是一个多赢的结局。
但据笔者了解,象本企业那样真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还是少数。一种情况是,虽然有了带薪年休假制度,可是这项政策没有具体的执行办法,也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执行不力或者是打了很大的折扣。在操作层面上,一些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认为这样的休假会影响生产,提高成本,于是常常以一线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岗位人员不足,执行起来有难度等为由,有意无意地把职工这个权利束之高阁,使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几近形同虚设,成为“纸上画饼”和“水中月、镜中花”。
另外一种情况是,在一些企业很多一线职工没有休假,并非不想休假,也并非不知道有相关的政策规定,可就是没有休假或者放弃了休假。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担心给领导留下“不良”的印象——“年纪轻轻的,休什么假”,“年轻人应该多干点”等,这种观念往往十分流行,如果强求休假往往给领导留下工作不上进的不良印象。其实,享受休假就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这与“多干点”没有什么矛盾和冲突。二是担心自己成为“另类”。当前在基层,带薪休假尚未形成风气和氛围,大部分人包括领导都没去休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要求休假,往往感觉十分另类,心中不踏实,往往会想:别人都没休,你凭什么休假?于是休假的念头自然作罢;三是担心给同事们添麻烦。自己休假,本来自己承担的工作自然要落到同事身上,如果对方也休假那还好,我也可以帮对方处理休假期间的事务,如果人家没有休假,则会十分过意不去,总觉得给单位、给同事添麻烦。正是由于一线生产岗位的特殊性和“怕这怕那”,许多一线职工在带薪年休假上有许多顾虑,导致权利无法真正落实到位。
笔者认为,让职工依法享受带薪休假是企业应给予职工的权利,企业要想方设法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岗位的适应性,减少岗位对个别人的依赖,防止一些岗位离了某人便“玩不转”,实现技能共享,通过优化调整生产岗位,从而将职工的“纸上权利”变成现实权利,让绝大多数的一线职工都能享受到带薪年休假待遇,这也体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企业工会则要主动上手,为职工享受正当权利呐喊撑腰,旗帜鲜明地为保障职工正当的带薪休假权益护航。当然企业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一线职工来说,也要充分理解企业实施带薪休假的复杂性和操作上的难度,不要期望齐步走或一步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