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18|回复: 0

【我在我思】为寒门学子点亮希望之光

发表于 2011-9-2 15:09: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在我思】为寒门学子点亮希望之光


        近来的“寒门难出贵子”的新闻,让我想起自己少年求学的艰苦岁月。
        作为水电勘测的职工子女,常年生活在高山之上或者峡谷之中,就读的农村小学需要走好几公里不说,还需要自己一大早从家里带午饭。
        午饭的内容折射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孬。
        父亲给我的长方形铝制饭盒里,永远都是一份米饭和几片青菜叶以及咸菜,偶尔有几块白豆腐,而从同学饭盒里飘溢出诱人香味的肉或者荷包蛋,我是不可能有的。知道自己家境贫寒,总是很自卑,担心同学看到自己饭盒里的清贫,于是,吃饭时总是一个人悄悄跑到小树林里,三口两口把饭菜狼吞虎咽了,再跑出来和同学玩耍。
        好在那时读书,除了买课本,基本不要钱,学杂费很些微,不然,连闻同学饭盒溢出香味的资格都没有。
        一直到后来恢复高考了,也就是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机会到来后,我一直还是很自卑。因为作为知识分子扎堆的勘测设计单位,考上大学中专的孩子,其父母基本都是所谓“知识分子”,工人家庭的子女,鲜有跃龙门者。
         那时,高中的语文老师一再鼓励我不能有这种“知识遗传”的思想,他用他自己出身工人但依旧一肚子锦绣文章,把古文讲得气韵生动的例子来激励我,他最爱用来鼓励我的一句豪气干云的话,被司马迁记录下来,是一个名叫陈涉的河南农民所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马丁·路德·金的那篇气贯长虹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拨动过不少人的心弦,尤其是那些处于社会下层且因为政治、经济、种族、文化、宗教等原因而难以向上流动的人。“我有一个梦想”,之所以在全人类引起共鸣,我以为在于它表达了:人,生而应该平等,而实际不平等,经过社会的改良进步,最终必须平等的主旨。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视角看,“寒门难出贵子”的实质不在于经济上的贫窭,而在于权利的丧失或者缺失,换言之,所谓“穷人”,不是“穷”在物质的匮乏上,而是“穷”在权利的阙如上。权利的丧失必然导致物质的匮乏。
摩天大楼,高速公路,熙熙攘攘的汽车流,摩肩接踵的时髦男女……这些诉诸视觉的富饶繁盛无法尽善尽美地遮掩社会若干角落的滞后乃至蛮荒。每当说到“世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它和皇位、帝位之类的东西联系起来,但当下,不仅富裕、权势被“世袭”,贫穷、寒微也可以被“世袭”。这两种“世袭”是互为犄角、互相策应并递进的。
         社会成员的流动,有一种地理空间上的流动,有一种社会地位的流动。后者更能体现一个社会的包容性和鲜活性,比如,有无一个农民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变身为一个公务员的制度设计。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统计数据曾指出,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有人说,“权力的‘代际转移’,加剧了贫困的‘代际转移’,因为权力的‘代际转移’减少了穷人发展的机会。”
        出身寒门的我,不知道如何向今天同样出身寒门的孩子们讲述未来,解释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的内涵。确实,时代不同了,但我理解,只有不断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信心与希望的时代,才是不断向前的时代。
来源:工人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