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闻,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其特点为:真、实、强、短、快、活。
凡是不具备这些特点的新闻都是假新闻。美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新闻学家和报业巨匠普利策把国家比作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轮船,而把新闻记者比作站在船头的“瞭望者”。“瞭望者”必须把眼光集中在基层,那里是轮船航行的大海,否则,轮船有触礁的可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告诉我们“瞭望者”的至关重要。
近些年,国内新闻界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不少记者编辑浮在上面围着领导转,把领导的言行放大,镜头对准领导的日常工作,吹捧他们的工作成绩,掩饰不足。这样的危害是显然的:一是破坏了党风、政风、文风,诱导一些领导干部只注重吹捧,不求工作实效。二是忽视了群众真正的声音。无论是群众的利益诉求还是对政府机构的监督得不到表达,淹没在“一片大好”声中,天长日久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那些假话、空话、套话、程序化、充满利益瓜葛的公式化新闻,群众都不屑一顾,注定没有生命力,必将死翘翘。
党的新闻机关是党的喉舌。我们党要求新闻工作要遵循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1927年,毛泽东用了三十二天,步行700多公里,对湘乡、湘潭、衡山、醴陵、长沙等几个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广泛地接触和访问广大群众,召集农民和农民运动干部,召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写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份报告对我们党开展农民运动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
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当选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后,视察的第一个单位是《人民日报》社,充分显示出总书记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在视察时,总书记对新闻战线的干部职工提出了新闻改革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要求。
“三贴近”具体说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把镜头、笔头和话筒带到基层,和最基层的群众吃住一起,了解他们的生活,发现他们的亮点,报道他们的工作生活,把最真实的声音传递给高层,把百姓的喜怒哀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这样写出的新闻才能真实、可信反映群众心声,才能博得群众认可,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最近,以央视为首的中央各大媒体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果,记者们写出很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深受群众喜爱。
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头,真诚希望这个好做法能得到及时推广,在业界形成良好的新风尚,真正发挥好党的喉舌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