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回复: 1

“能源+算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表于 2024-11-26 07:15: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本报记者 李建斌 杨 珏 本报通讯员 马静波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6日 02版)
  初冬时节,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的全国首个零碳消纳、大规模AI算力超级能源园区,秦云基础灵丘超级能源综合体项目建设工地热闹非凡……《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发布数据显示,大同市的AI算力在全国295个城市中名列第三。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大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大同市深耕能源赛道,紧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着力培育发展数据服务领域和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大同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型,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今年5月24日召开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大同市被确定为国家承担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七个城市之一。8月21日,大同市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正式启动,开启了数字经济发展新篇章。

  发展成果有数据为证:今年1至10月,大同在用、在建数据中心规划总投资761亿元,已投运服务器61.5万台,用电量超34亿度,预计年底将突破40亿度。

  近年来,落地大同的高能级龙头企业越来越多。譬如,京东电商产业园已累计培育企业165家,涉及新媒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大健康、呼叫服务等领域。截至目前,京东科技、科大讯飞、广州禹迹、滴滴科技等一批业内知名企业落地大同,共引育数据标注企业58家。同时,秦淮集团、中联数据、京东集团、抖音集团、山西秦云基础5家大数据企业也落地大同。

  数字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人才“蓄水池”——截至目前,大同市数据产业已实现就业3万多人,主要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其中应届生占比27.3%。

  (本报记者 李建斌 杨 珏 本报通讯员 马静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26 15:57:4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