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回复: 0

专家学者共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表于 2024-11-28 07:57: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徐雪莹)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新时代统一战线论坛·2024”11月27日在北京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展开研讨。

  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副院长,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教授严庆认为,共同体格局和文明的动力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两块重要基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和合”的世界观、“家国天下”的情怀,共同体格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紧相连,强调成员的主体性以及彼此之间在利益、安全、前途等方面的共同性,能够提供人类如何相看、相待的整体性视角。文明的动力则回答了发展如何求问、求解的本质性问题。

  他表示,文明是物质、技术、制度、文化的复合体。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本质动力定位于文明,更加符合共同体发展的多维关切和多方动因。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则需综合推动人类物质、政治、精神、生态文明的协同发展、协调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段成荣从人口流动角度分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实践要点。他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从不流动的“乡土中国”迅速转变为大流动的“城镇中国”,完成了向高空间流动性社会的转变。流动性大幅提升,对中国各民族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他认为,当前关于“顺应大流动大融居趋势,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互嵌社区环境”的理论概括,准确把握了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相关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针对部分少数民族人口群体的城镇化水平差异等短板,未来需推动各民族人口双向流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