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闻“接地气”才能获新生
堂吉伟德
做新闻,搞报道,必须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基层,否则就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看似豪华精美,实则假大空。不接地气,不入基层,一些记者就只好编新闻,造新闻,所写的采访报道脱离事实,所引用的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尽客这只是少数现象,但“假大空”严重影响了新闻行业的整体公信。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假消息、假新闻的存在,还产生了误导,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
五部门联合发起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对这种现象的重视和反思,我认为这很好。关键在于,这一方面表明了对走基层重要性的强调,指出新闻生命力的所在;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正本清源,让新闻回归到事实,回归到准确,回归到公信,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新闻接不接地气这没有什么好争议和讨论的,现在是如何接地气的问题。作为一个曾经在企业新闻战线的一分子,我认为企业新闻报道,就应当做到三个体现。
一是体现草根性。新闻从业者只有与基层的一线工人打成一片,才会找到企业生产中所出现的种种好人好事,才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才会让基层员工有被关怀的良好环境。
二是体现服务性。新闻从业者的另一种职能,其实就是上传下达,下情上送,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听民意,关民意,解民忧,需要新闻人作为传声桶和代言人,把他们的实际问题,现实需求和合理诉求反映上去,协助他们解决问题,才会真正赢得大多数人的信任,能也才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三是要体现功能性。新闻媒体作为社会规则的守望者,作为党和政府宣传的喉舌,其作用不可小视。在目前这个浮躁的社会,更需要新闻从业者坚持自己的行业准则和道德的底线,把好宣传阵地这道门。假若新闻从业者也失去自己应有的操守,变得浮躁而功利,甚至编造假大空的新闻,严重脱离实际,脱闻群众要求,只唯上不唯下,只唯虚不唯实,这对于整个社会的伤害,难以估量。
如何才能做到深入基层,在我看来必须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键要树立“群众意识”,要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制约、监督和激励机制。要在现实情况下,去分析、反思为什么新闻脱离实际的行业心态和制度诱因,通过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建设,把新闻从业者真正投入到群众中,深入到基层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