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马来西亚青少年西安观书法:感受汉字之美

发表于 2024-12-22 14:18: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新网西安12月22日电 题:马来西亚青少年西安观书法:感受汉字之美
  作者 党田野 杨英琦
  “我觉得如果想要写一笔好字,其实与笔墨纸砚的好坏没有关系,而是要真正地了解文化,了解汉字背后的渊源与历史。”走出西安碑林博物馆,马来西亚女孩叶薏婷由衷道,自己不会中国书法,目光却被此地深厚的文化氛围吸引。

图为马来西亚学生在游览西安碑林博物馆。 杨英琦 摄
  2024年“少年长安行—中外青少年共聚长安文化交流”活动近日在西安举行。来自马来西亚多所华文学校的学生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关中书院等地,通过近距离参观石碑等文物,了解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在一笔一划里感受到中国书法的魅力。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朝至清朝的各代碑石、墓志一千多块。除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这里也汇集了丰富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部分中国文化发展成就、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此驰名中外。

图为马来西亚学生在参观碑文。 杨英琦 摄
  “我的外公很喜欢收藏书画,我经常在他那里看到成摞的字帖、水墨画,所以对碑林中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到亲切而好奇。”叶薏婷称。
  “我第一次接触书法是小学一年级。一开始练习控笔时觉得书法很难,现在已经非常享受写书法的过程了。”来自马来西亚的刘雨希告诉记者,书法给她带来了更多专注与宁静,如今她已熟练掌握楷书、篆书和行书,“我最喜欢写行书时流畅挥笔的感觉。”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刘雨希意外看到许多“眼熟”的字帖。“亲眼在碑石上看到颜真卿、王羲之的字,和从手机上看到字帖的感觉大不相同。我还发现了更喜欢的新字体——隶书,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练习。”
  离开满眼文字的博物馆,踏入西安于右任故居,沈镓欣更加兴致勃勃。“以前不了解这位书法家,他的故居太有历史感了,他的生平事迹更让我觉得中华文化传承的不易与意义。”
  “为了拍这些书法作品,我手机已经快没电了。”沈镓欣笑道,自己几乎拍下了目之所及的所有角落。在这座砖木结构的院落里,展陈着这位书法大师、教育家的生平典故、书法真迹等。于右任书法造诣极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故居大门正上方悬挂着“源远流长”字样的牌匾,正是他亲笔所书。
  “其实很多字我都看不懂,但我发现书法也是另一种‘画作’。”沈镓欣说,自己对这些书法创意作品很感兴趣,“有的字可以变形融入画中,也有的字本身就像一幅画,它们风格各异、创意丰富,带给我不同的感受。”
  随后,学生们还体验了简化版的造纸术,当他们将挂上纸浆的模具依次排好等待晾晒,或许也在期待这些纸张上落下新的笔墨。(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