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65|回复: 8

[话题探讨] 基层是新闻战线的源泉活水

发表于 2011-9-7 21:32: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在这条高速公路上飞驰,从BBS到BLOG,民众以各自方式反映着时代的呼声,这说明基层每天都有许多新鲜事情等待我们新闻工作者去淘金。但有个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网上信息有很大一部分出于转载,包括人民网也慨莫能外。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今天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新闻战线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于把握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着眼于提升新闻队伍能力素养,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为什么中央把新闻队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一个高度提出来?这来源于新闻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唯有“三贴近”才能取到真经,唯有“走基层”才能弘扬主旋律。
    新闻价值是最重要的一条新闻规律,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又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当年的香港回归和奥运会开幕式新闻事件都由其重大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如果我们记者当初不深入现场体验,不寻找各种报道角度,报道出来的新闻将会平淡无味,这种价值就无法体现出来。
    新闻界都提倡要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这种敏感来源于深入工厂车间一线,来源于深入田间地头,来源于深入社区农户。。。。。。试想警犬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怎么能嗅到爆炸物,狐狸不到农舍怎么能嗅到小鸡,老鹰不在空中盘旋怎么能“嗅”到猎物?作为记者更应该经常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实践中,在变动中寻找新闻线索,追索事物发展历史根源,科学预测事物发展走势,这第一束带着泥土芳香的花朵需要记者亲自去采摘。
    记者深入基层不能心急浮躁,就拿最简单的会议报到,同样一个新闻事实,许多记者都写的很直白,很程式化。有些记者能坐得稳,擅于捕捉会议现场有意义的发言或者插曲等细节,通过各种视角报道会议,把时代主旋律融入报道中。到了基层采访要讲究方式,不能穿着西装革履或者高跟鞋去田间采访农民,不能为了体验生活去当嫖客,不能为了利益而扭曲事实报道。。。。。。新闻工作者要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上,和基层老百姓打成一片,把他们的心声很愿望巧妙融于新闻事件之中,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7 22:21:1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8 11:33:0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8 14:20:20 | 查看全部
新闻在基层,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善于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8 19:52:3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9 12:35:25 | 查看全部
写的好,坚持啊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9 22:26:26 | 查看全部
警犬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怎么能嗅到爆炸物,狐狸不到农舍怎么能嗅到小鸡,老鹰不在空中盘旋怎么能“嗅”到猎物?      精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9 22:34:1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21:09:00 | 查看全部
小游戏。不在乎获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