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玉波
12月24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获悉,2019年实施药品耗材集采以来,共有24批次药品、32批次耗材中选结果在内蒙古落地执行,累计节约费用172亿元。
在此过程中,为减轻患者负担,推动行业发展,内蒙古深入推进此项工作,集采成果显著。
内蒙古集采药品1011种,覆盖高血压、精神类疾病、抗肿瘤等多个治疗领域,集采耗材有人工晶体、心脏支架、脊柱和人工关节等65类,平均降幅均在50%左右,越来越多的高价药品耗材被纳入集采目录,让更多患者买得起、用得上质优价宜的药品和耗材。
随着集采政策的深入推进,推动药品耗材集采扩围提质,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医疗机构采购成本,通过优先配备使用中选药品和耗材,提高医疗机构诊疗质量和效率。集采配套的结余留用政策,医疗机构将结余留用资金用于医务人员薪酬改革,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此外,内蒙古实现集采药品耗材全品种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的直接结算,企业的货款结算周期从原来的至少6个月缩减为30天左右,推行“医银企直联”模式,实现药品入库后30天内向配送企业回款的同时,持续为医疗机构提供高效、便捷的财务管理线上服务,有力保障了中选医药企业资金的及时回笼,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我们将持续推进药品耗材集采提质扩面,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惠及广大群众。”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内蒙古将新执行不少于300种集采药品、6类集采耗材,其中内蒙古牵头组织开展压力泵省际联盟带量采购,集采品种更加丰富,受益群众更加广泛,将持续巩固扩大改革成果,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用药费用负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