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40|回复: 1

【双星辉煌九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四】文化是企业的魂

发表于 2011-9-8 14:43: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走进双星集团,无论是在生产车间,还是市场一线,诸如“人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灵魂”、“文化理念的管理是最顶尖的管理”、“树立民族志气、弘扬民族精神、创造民族品牌”等口号赫然耀眼,机台、生产线、连锁店呈现出“比、学、赶、帮、超”热火朝天的岗位竞赛氛围。双星集团总裁汪海介绍说:“双星用文化管理企业,以文化凝聚人心,打造了一流竞争力。现在的双星天天都是热火朝天的新气氛。”
双星集团是如何用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成长壮大的呢?
思想更新促进改革创新
“没有文化和理论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文化和理论是企业发展动力中的核动力”。双星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积极破除旧观念,创造新思想,从而逐步探索、总结产生了双星企业文化理念。
20世纪80年代初,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原有的购销机制被打破。汪海上任时厂里积压大量按原有计划生产的解放鞋,员工发不出工资。在商业部门拒绝收购、上级部门不给援助的情况下,汪海冒着风险,带领员工偷偷地到市场上卖鞋,奔波一年,硬是把积压的200多万双解放鞋销售一空。这一步对汪海市场理念的形成以及双星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使汪海切身认识到市场的价值。
企业进入市场,首先要进行一场思想更新,只有思想更新,才能改革创新。在以市场为导向,彻底与计划经济决裂的思想支配下,汪海对原青岛橡胶九厂的组织结构、生产制度、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不仅为双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而且为双星文化理念的形成提供了实践依据。
破除旧思维。中国企业刚刚步入市场,“假大空”的宣传口号多,符合企业的东西少,在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的时候,双星人就开始了文化管理的艰难探索。汪海总裁深入车间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有人就穿鞋,关键在工作”、“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等通俗易懂、贴近实际的名言警句,这些挂在厂区、贴在车间的标语被媒体称为“汪海语录”。这在当时中国只有“毛主席语录”可以称之为“语录”的年代,社会和个别领导看后不理解,说双星是搞“个人崇拜”,在社会上曾引起一场“语录风波”。
改变旧观念。多年来,在国企中,“干好质量就是为人民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等传统教育理念已经变成了口号,双星最早运用民族文化管理企业,提出了“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质量等于人品、质量等于道德、质量等于良心”。这种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用于企业管理的求实态度,得到员工的认可,可这长期以来却被扣上了“搞封建迷信”的帽子。面对一些人的说三道四和社会的重重压力,双星人利剑“砍掉了旧观念”,创出了市场经济企业文化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企业就养成了沿用西方管理理论的僵化思维,认为一切企业管理案例都是西方的好。在这种思潮面前,双星人提出“要创出中国人自己的管理理论”,坚持“继承传统优秀的,借鉴外来先进的,创造自己特色的”,双星人最早总结了自己的管理理论——“双星九九管理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调查后,把双星的管理理论编写为《双星之光》一书,向全国进行推广。此后,运用中国的象形文化,对双星管理经验和思想进行高度总结、完善和提炼,推出了一套与西方“MBA”相对应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ABW”论。勇争第一做大做强的A,弘扬精神创新进取的B,搏击市场缔造名牌的W,汪海的“ABW”论为创造民族品牌,振兴民族工业提供了理论指导,被誉为对中国企业经营极具指导意义的“中国特色企业发展哲学”;创造了九大系列(市场竞争文化、名牌财富文化、思想管理文化、道德人品文化、质量管理文化、成本管理文化、创新知识文化、技术标准文化、执行形象文化),3000多条的企业文化理念;总结了“软橡胶硬管理、硬机械细管理、小商品抠管理”的制造加工业管理理论,这些双星特色的管理新理论,成为做大做强双星品牌重要的思想基础。
坚持民族精神创新企业文化
汪海在回顾双星成长强大的历程时说,双星在中国有3000家国有制鞋企业倒闭的情况下实现了一枝独秀,就是因为在时代的变革中坚持了民族精神,创新了自己的发展理念和企业文化,坚持“市场经济更需要政治、更需要精神”。
“名牌是市场经济中的原子弹”。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人还没有名牌概念的时候,双星被逼进入市场遇到“橡胶九厂”被误听成“香蕉酒厂”的尴尬经历以后,让双星人悟出一个道理:参与市场竞争,企业需要名牌。1986年,双星第一个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呼吁“创中国人自己的名牌”,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双星创民族名牌”的系列报道。双星将创名牌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将创名牌与爱岗、爱厂、爱国联系起来,第一个提出了“创名牌是最好的爱国、爱企、爱岗”、“名牌是市场经济的原子弹”、“名牌是双星人的金饭碗”的名牌理论。
双星人最早确立了“创双星名牌是市场经济中最大的政治”,用民族品牌激发民族精神,用民族品牌凝聚员工队伍,找到了政治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创名牌,提出了“弘扬民族精神,创造民族品牌,振兴民族工业”的响亮口号,并付之艰辛的行动,以“干好产品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的质量观干好名牌;以“百分之二百的服务”的顾客观维护名牌;以“市场是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标准”的市场观适应消费者对名牌的要求;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的创新观发展名牌。1995年,双星最早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是制鞋业的惟一一个。双星获得“专业运动鞋”、“旅游鞋”、“皮鞋”、“轮胎”四个“中国名牌”,成为橡胶行业惟一一家同时拥有四类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品牌价值高达492.92亿元。
进入新世纪,双星着力发展轮胎、机械、制鞋三大产业,最早壮大名牌,移植鞋业成功的文化、管理,注入资金、技术,发挥名企、名牌、名人的“三名”效应,成功改造了乡镇企业,在收购当年号称中国轮胎“四大家族”的原东风轮胎时,面对干部员工不理解,上街游行、围堵会场示威造成的社会混乱局面,汪海用“企业垮到底垮了谁”的问题启发大家,树立了“双星东风人自己救自己”的意识,用“市场是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标准”的市场观,改变了原东风人头脑中计划经济等、靠、要的旧思维,使双星东风人感受到市场意识的洗礼和精神震撼,迅速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名牌意识、发展意识,企业很快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重振了雄风,在中国轮胎工业几乎全被世界轮胎巨头操控的今天,杀出轮胎业的一匹“黑马”,创造了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双星速度”。双星机械从原来一个粗放型企业,蜕变为一个有理论、有文化、与国际接轨的机械制造企业,为振兴民族基础产业做出了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8 08:11:3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