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04|回复: 1

欲闻三国事、且看许昌城

发表于 2011-9-8 15:17: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历史宛如风华绝代的舞姬,只要有兴致,她随时都能舞出一道风景。如果你的舞台够大够气派,甚至可以买她一段舞动的青春。
     作为历史名城,许昌没有长安的繁华,没有建康(南京)的雍容,没有成都的安适,却带着那种特有的厚重雄浑,定格在了汉末那个特定的时期,给人以特殊的魅力。
    名城许昌,之所以成名,源于一个伟人,名成于一个朝代。所以,能代表许昌形象的朝代只有一个,那就是曹魏。最能代表许昌的人物也只有一个,哪就是中国古代最有争议最有魅力的没有当上帝王的---曹操。
    虽然现在的许昌即使在河南也不算是特别的显眼城市,但是在曹魏时期,许昌却时名副其实天子之都,国之龙城,而且许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高的发展成就。
    一、许昌---三国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许昌成为三国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中心。
   《后汉书‧袁绍传》有记载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今诸侯,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曹操将汉献帝迎至许昌,并在此定都,以皇帝名义号令诸侯。并在许昌施行屯兵重农的经济政策,使三国时期的许昌,超越了毁于大火繁华不再的洛阳,凌驾于长期战乱凋零日落的长安,成为是中国北方政治经济中心。
   “以三曹”为首的建安文学--代表当时中国三国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许昌成为三国时期中国北方文化中心。
    当时在许都生活的文人名士如云,而其中以三曹为首的建安七子是最有名的。曹操不仅自己才华横溢,而且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在历史文坛上都是出类拔萃的。曹丕诗写得很好,可惜掩盖在弟弟曹植的光辉之下。《典论》对后世影响很大,许多文人相继模仿。曹植诗没有曹操的苍凉悲壮的风格,却极有文采。恐怕小学生也会知道七步诗了。后人把曹操曹丕曹植并称三曹。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三曹虽然佼佼出众,可并不显得孤立。畅望当年的许都,拽一句文言文的话,可以说“郁郁乎文哉”!
    二、曹操---中国古代最有争议、最有魅力的历史人物,正是他让许昌名满天下、光载千秋。
    1、奸诈狡猾的曹操,叱咤风云的英雄曹操。纵横捭阖的精明曹操。
    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睿智,以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精明,让世人看到一个叱咤风云、纵横捭阖、智谋过人的曹操。然而,史书里的曹操多是负面的奸诈狡猾、多疑狠毒的形象,恃才放旷杨修之死,赤壁之战误杀蔡瑁、张允等事例。让人看到曹操的另一面。但正是因为历史对曹操的褒贬不一,才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更加丰满,更加神奇。
    2、横槊赋诗的风流曹操。
    古今诗词写得很棒的帝王不多。曹操应该是其中最闪亮的一个。《龟虽寿》,《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短歌行》是其中的代表作。当今一个中学生都会背两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北宋的苏东坡在他的千古名赋《赤壁赋》中,就专门提到了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而《赤壁赋》中后面的话“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基本上就是在摹仿汉乐府,或者说摹仿曹操的质朴厚重了。
    3、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的曹操。
    曹操的特殊还在于其不拘一格,广纳贤才。曹操可多次颁布法令,要求把德和才区分开来对待。有德的要用,有才的也要用。他甚至多次颁布寻求人才的法令,明确提出:只要有才能,贪污、品德不好的人都可以任用。著名谋士郭嘉曾有贪污的劣迹,曹操也不追究。他爱惜魏种的才能,即使多次背叛他,最终还是任用他。曹操不是不喜欢道德高尚的人,而是他把道德和才能区别对待,使之各安其职,人尽其用。
    因为一个褒贬不一的曹操,成就了许昌,许昌因此而显得风韵十足。因为曹操,三国魏都千年闻名。因为三曹为首的建安文学,名城许昌历千年依然光彩照人。
历史更是个伟大的设计师,沿着他走过的轨迹,留下了无数的神奇,编织了无数的梦想,也铸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璀璨夺目历史名城。许昌,仅仅是这个设计师瞬间停留时留下的杰作,虽然很短,但依然让人留恋,让人沉醉。
    曾经的辉煌,让一代又一代淳朴、热情、善良的许昌人为之振奋、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曾经的辉煌,让一代又一代创新、开放、睿智的新一代许昌人为再现三国魏都的神奇,重铸一个新千年的梦想,而不懈追求、探索、奋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4 15:46:4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