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回复: 0

隋唐长安城安化门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

发表于 2025-1-5 21:16: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新网西安1月5日电 (记者 阿琳娜)安化门是隋唐长安城郭城南墙偏西之门。记者4日获悉,考古人员发掘了安化门门址、郭城南墙、顺城街、早期水渠等遗迹,确认了安化门“一门三道”的结构及基槽营建方式。
  据了解,安化门由墩台、门道、隔墙组成。门址西半部已破坏殆尽,仅余东墩台、东隔墙、东门道的基槽部分。
  通过对东墩台基槽的南北向解剖,可知门址营建前此处地势北高南低,基槽北部直接坐在生土上,南部坐在废弃的早期水渠上。基槽底部夯层中铺有大量碎瓦片,多件瓦片上有“官……”“官匠……”字样的印戳。在墩台基槽南侧与东南侧发现补筑夯土,均围绕在版筑痕周围,质量不如墩台夯土。版筑痕的存在可知在夯筑时其南侧应该是开阔的,为使墩台坚固,在基槽外又补筑夯土,不仅可填平废弃水渠,同时起到加固基槽的作用。
  在门址东、西侧各发掘了一段郭城南墙,仅存基槽夯土。经解剖可知基槽由南北两块夯土分筑而成。在城墙夯土北侧均发现路土,路面有多条东西向车辙,应为顺城街。

  据介绍,早期水渠位于安化门遗址南侧,东西向,局部被东墩台叠压,系早于安化门遗址的水渠。水渠在东隔墙以东,南北两壁外扩形成喇叭状。在喇叭口东侧的解剖沟内,于水渠底部的生土面上发现南北向三列近长方形小坑,坑内填土疏松纯净,坑洞四壁有明显水浸痕,小坑东西未到边,具体形制不明。在喇叭口西侧发现水利设施——拦河堰。拦河堰分早晚两期,早期以生土为堰,晚期以清淤的淤泥为堰。在拦河堰西侧发现桥梁遗迹,包括桥桩柱洞和木地袱痕迹。
  通过考古发掘,安化门遗址可分早晚两期,早期为东西向水渠,渠上有拦河堰和桥梁等水利设施,根据其出土遗物判断时代应该是隋初,推测隋大兴城时,外郭城南墙并没有建成,只是以东西向水渠为大兴城的南界。晚期为安化门遗址,是在水渠废弃之后修建而成,墩台底部出土唐初带印戳的瓦片,结合文献推断此次发掘的门址当为唐永徽五年所建的安化门。
  专家表示,安化门遗址的发掘,明确了“一门三道”的门址结构、规模及营建方式,新发现隋代的水渠、拦河堰、桥梁等遗迹,不仅为认识隋大兴城的格局,也为隋唐长安城的水利设施研究提供重要资料。(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