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9|回复: 0

尊崇汉字,传承文明

发表于 2025-1-20 15:06: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温敏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19日 05版)
  汉字是世界上古老自源文字中唯一穿越历史尘烟、使用至今的文字。自汉字诞生起,先民就相信汉字的神秘性、神圣性,并把这种尊崇意识融入社会生活中。造字传说、敬惜字纸、用字避讳等都是其表现形式。作为承载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汉字始终是中华民族强心聚力的纽带和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上古社会,中华先民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发展积累到了一定阶段,经过结绳记事、契刻传意等漫长历史时期的探索尝试,汉字逐渐形成。先民被汉字能突破时空局限的强大功能所震撼,就将文字神圣化,认为只有非凡“人物”才能创造文字,这与先民的万物有灵、自然崇拜等观念一致。于是产生了伏羲创八卦、仓颉造文字等传说。

  伏羲为上古“三皇”之一,被尊为人类始祖。传说,他“一画开天”,创立八卦。八卦被看作文字创制的前奏。黄帝的史官仓颉被认为是初造书契的神人先师。《春秋元命苞》说,仓颉“龙颜侈哆,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四目”“睿德”即明察通达。《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在先民眼里,汉字的产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之举。被后世尊为“字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序》里以伏羲画八卦、神农结绳为治、仓颉初造书契来叙述文字起源。《易经·系辞下》也有类似记载,说伏羲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文字的创制方式是观天相地,取诸人物,八卦、汉字产生后,其功能远不止个人表情达意的工具,而是上可通神明、下可达百官万民的神圣之物。

  汉字作为记录语言、交流思想的全民符号系统,兼具集体无意识和个性化色彩。见字如面、字如其人、书如其时等都是汉字表达功能的体现。由于备受尊崇,汉字被赋予神圣尊严性和神秘特异性。封建社会对汉字的使用因敬而避、因畏而讳,产生了汉字避讳这种文字使用现象。避讳包括国讳(庙讳)、官讳、家讳和圣讳,传达出“为尊者讳”的理念。汉字避讳的方式包括缺笔、改字、空字、变音、藏字等。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其方块字形和丰富文化意蕴为民众提供了广阔的创造和演绎空间。在日常生活或者年节庆典仪式上,我们常常能看到汉字的身影,人们认为,汉字能够给人带来好运和力量,这是汉字情结和汉字崇拜的袅袅余音。例如,人们常用“福”“寿”“囍”这类字在春节、生日、婚礼等喜庆场合营造祥和吉利的气氛;服装鞋帽、生日蛋糕上的“福”“寿”等字,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还有各种汉字文创也日渐走进人们的寻常生活。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标志,也跟随各种国际性庆典仪式走向世界。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字传达了中华文化的精髓;2022年冬奥会上大红的“福”字绽放的是红红的喜庆。汉字之美,美在形义走心,能将美好心愿寄托在形体上,通过字形传递中国式的浪漫和文化美感。

  汉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符号和记录工具。造字传说、敬惜字纸等汉字崇拜现象,为汉字民俗画卷涂上了斑斓的色彩。汉字突破时空,连接中华千年风雅、东亚文明芳华。汉字凝结的文化智慧、贮藏的民族基因会永远传续。珍爱汉字,了解汉字,讲好汉字故事,涵养汉字文化自信,是汉字崇拜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作者:温敏,系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