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回复: 0

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海外“种”大棚 技术惠全球

发表于 2025-2-5 16:41: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记者 宋飞

车间外,一辆辆满载温室材料的集装箱卡车整装待发;车间内,智能焊接机械臂挥舞,将银白色的镀锌钢材焊接成标准件。

春节假期,位于山东省寿光市的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忙生产、赶订单,一派繁忙景象。“这批材料节后就要发往国外,误差得控制在毫米级。”公司董事长王守波介绍。

创业15年,王守波带领团队将寿光温室大棚“种”到了29个国家,建设了262个种植园区。“我们为海外客户提供选址、建棚、种植、销售、培训的全链条服务。”王守波说。

在公司材料实验室,工程师们在对新型纳米覆膜材料作耐候测试。“这种材料耐高温,寿命可延长3倍,出口到沙特阿拉伯。”走出实验室,王守波又拿起一根弧形钢梁介绍,“这种钢梁能让温室抗风等级提升至12级,在中亚的多风地区特别受欢迎。”

既输出硬件,也输出技术和服务。公司试验田上,20座微缩版温室模拟世界各地的种植场景:迪拜的沙地、俄罗斯的雪原、非洲的旱地……“每个出海项目都要在这里‘预演’。”走进一座温室,王守波指着头顶的传感器说,“这套自主研发的物联网系统,能实时监测50项环境参数,显著提升作物产量。我们还提供了从整地到采收的教学视频,客户扫码就能观看。”

“硬基建+软服务”,寿光大棚在海外扎根。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畔,借助利森特公司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西红柿亩均收入是过去的6倍;在沙特新未来城,利森特公司建造的智能玻璃温室为当地输送90%的有机蔬菜……“今年我们要在东南亚建设种植技术共享中心,还要和一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农业合作中心,把种植技术分享给更多朋友。”王守波说。

(陈昭言参与采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