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回复: 0

这调调直往心里钻(艺近人和)

发表于 2025-2-13 16:41: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调调直往心里钻(艺近人和)
付明丽《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3日 第 20 版)
  刘引红在表演长子鼓书。
  刘引红供图


  今年的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春节联欢晚会上,长子鼓书再次成为重头戏。4位演员一起登台,表演原创剧目《三圣公主争位》。
  13分钟的演出,大家准备了两个多月。
  长子县位于山西东南部,被誉为“中国曲艺之乡”。长子鼓书是土生土长的地方说唱艺术,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用方言说唱,板式多样,唱腔丰富。既可以说大书,也可以唱小段。内容贴近生活,说的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深受欢迎,节日、庙会、嫁娶做寿都离不开它。
  每周五晚上7点半,长子县文化馆“周末艺苑”都会有好戏开场。
  “碧荷依依叶连根,溪水潺潺迎春风儿,鸳鸯相嬉互挑逗儿,小两口娘家走亲戚儿……”台上,板胡、二胡、电子琴齐奏。长子鼓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引红正表演成名作《小两口回娘家》。她一手击鼓,一手打板,一人多角,转换自如。唱腔婉转,余韵悠长。
  台下,200多名观众如痴如醉。说到有趣处,掌声笑声齐鸣。“这调调直往心里钻,酸不溜秋,有味儿。”市民张海英说道。
  刘引红今年53岁,扎一个长马尾,说起话来总是眉眼带笑。她14岁拜师学艺,2024年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小时候家里穷,学鼓书是为了讨生活。”刘引红还记得,第一次出门演出是个冬天,背着铺盖一个村挨一个村去问“需不需要说书”。眼看太阳落山了,还没找到愿意出钱的,最后只能借住在老乡家里。
  刘引红咬牙坚持。第二年,继续跟着师傅走乡串户。一开始师傅让她垫场唱小段,后来能表演两小时的大书。露脸一多,在十里八乡有了名气,“哪里冒出这么个丫头!”老乡们纷纷称赞。16岁那年,刘引红自己组建曲艺队,一开始搭块板子挂个喇叭就是舞台,后来越来越好,开始置办音响、设备,搭专业舞台,有了灯光、大屏,成为当地最红的曲艺队。
  刘引红三天一个台口,唱了20多年。直到2012年,她的艺术之路迎来转折。
  那年8月,第五届中国中部六省曲艺大赛在长治举办。“比赛办到了家门口,得去露露脸,让专业评委看看长子鼓书到底行不行。”长子县文化馆找到刘引红。
  “当时对比赛没有概念,哪上过这种舞台啊!”刘引红心里直犯嘀咕。县文化馆开始打磨剧本、音乐。一个月后,刘引红带着著名曲艺作家暴玉喜创作的《小两口回娘家》战战兢兢上了台。没想到表演结束,掌声雷动,拿了一等奖!
  这些年,刘引红凭借《常回家看看》《山西面食》《腊月天》等作品,获得了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等多个奖项。
  近几年,刘引红演出少了,留出更多精力做传承。
  每周三下午,她都会来到长子县东方红学校讲课。这天,她教学生们说唱《山西面食》。“吃了一碗又一碗,小肚儿吃了个滚滚圆儿,吃饱了吧?吃饱了?松松裤带还能加一碗儿。”诙谐风趣的样子,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她将农村的老宅院改造成长子鼓书传习基地,常年招收学员。“只要有年轻人愿意学,我管吃管住,给他们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说书艺人平均年龄48岁,40岁以下的不足5人。再过10年,谁来说书?长子鼓书后继乏人的现象引起重视。长子县提出,“保护留人,培养育人,赛事引人,精品聚人”,县文旅局拿出专门资金设立“周末艺苑”,每周一场,已经办了10年。
  周五看戏,成为当地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年办春节晚会,元宵节办群众文化展演,夏天有村晚嘉年华,平时有文化惠民演出……如今,长子县活跃着70余支鼓书演艺队伍,从业人员800余人,长子鼓书可以一年唱到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