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0|回复: 0

[已见刊] 我帮同事抄稿“抄”上写作路

发表于 2025-2-13 21:55: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帮同事抄稿“抄”上写作路(图1幅)
◎程友华
在闲暇之时,我静心回想过往经历,不禁感叹命运的奇妙。谁能想到,一个曾经连广播稿都不会写的人,竟在帮同事抄稿的过程中,踏上了新闻写作的道路,并且一走就是30多年。
那是1989年1月,我响应松藻矿务局(现松藻煤电公司)的招工,从一个“泥腿子”变成了松藻矿务局打通二矿供应科的钳工。本以为会在钳工岗位上一直工作下去,未曾想到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
1990年,我被抽调参加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当时条件艰苦,没有电脑、智能手机和大数据的支持,所有编码工作全靠人工完成。或许是我字迹较为工整,得到了领导的赏识,随后又被抽调至綦江县参加集中人口编码工作,前后历时三个月。
人口普查工作结束约两个月后,矿上宣传部门缺人,由于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人夸赞我的字写得好,并极力推荐,我幸运地进入了宣传部。
初进宣传部,我才知晓这里的工作并非仅仅与文字打交道,还要采写新闻稿件。可那时的我,连一篇广播稿都未曾写过,一时陷入窘迫。时任宣传部长让我先帮同事抄稿。
那时写稿全凭手写,投稿可以一稿多投。为了增加发表机会,一篇稿件常常需要抄写多份,甚至多达一二十份。抄稿过程虽然枯燥辛苦,但我毫无怨言。日复一日地抄,整篇文章从标题到结尾,包括标点符号,都已烂熟于心。就在这看似机械的抄稿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新闻稿的写作常识,领悟了一些写作原理。于是,我悄悄写了一篇题为“打通二矿设立见义勇为奖”的新闻稿,怀着忐忑的心情发往《四川工人日报》。因缺乏自信,投稿后便不再在意。
然而,几天后,当同事拿着报纸询问作者时,我才想起自己的投稿。更令我惊喜的是,报社还寄来了稿费。自此,我对新闻写作的兴趣大增,正式开启了新闻写作宣传之路。
真正在写作上“崭露头角”,还得益于《班组天地》杂志总编夏晓凌老师的指导。1997年10月,在公司新闻干事的引荐下,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向夏老师主编的《工人日报》班组天地版投去了第一篇稿件“企业职工再次呼吁——基层罚款亟待规范”。没想到这篇略显粗糙的稿件在夏老师的精心修改下,竟然在7版头条位置发表。兴奋之余,我反复品味比对,发现问题类稿件更易见报,只是要处理好揭露问题与正面报道单位之间的关系。
此后,我依此思路采写稿件、分析问题、思考对策,一篇篇深度报道不断化作铅字。2002年,我在《工人日报》上发表的稿件最多时达到了27篇,其中13篇位于版面头条位置。当年在《工人日报》的发稿量名列400多名通讯员前列。
回首往昔,感慨万千。当初的抄稿经历,竟成为开启我写作生涯的关键钥匙。这真是“抄”出来的正途,让我在文字世界中寻得了一方天地,也让我明白,只要用心做事,哪怕再平凡的工作,都能成为成功的基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