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数字化管理组:
数字航天征程中的先锋劲旅(图5幅)
◎胡安
“一个优秀的班组,是成员之间在生活中的相互关怀、携手成长;是工作中的紧密配合、互相支持。”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数字化管理组组长郭欢谈及对班组文化的理解时,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他笑着说,“一个班组其实就是一个‘家’,组员就是‘兄弟姐妹’,在一起就要相互团结、勇于抗压、擅长攻关、彼此默契。” 近年来,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数字化管理组面临诸多挑战。组员们就像勇敢的“探路先锋”,在这片新领域中无畏无惧、毫不松懈,持续摸索与总结。他们以技术为根基,以练兵为途径,以团结为桥梁,成为数字航天领域开疆拓土的“勇士”。班组成立3年来,先后荣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班组”、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鸣镝金牌班组”等称号,还获得多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管理创新奖项。
合力攻坚闯“尖端”
在数字化项目推进过程中,难题接踵而至。就拿生产现场末端数据采集项目来说,在数据处理环节,出现了棘手状况。 祁家祯提议道:“针对这种时序要求高的产品,应该通过自动测试软件(ATS)编程重构数据算法,通过对测试设备底层通信协议接口实现底层数据的快速交互,减少应用层数据交互(IO)损耗,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数据采集流程,比如利用边缘设备处理预先处理数据,一边采集一边预处理,这样提交服务器是经过预处理的数据,效率能够提升的同时,还能通过并行算法设计,降低服务器的数据交互(IO)压力。”王博一边补充道,一边激动地在白板上比画着。 “咱得靠数据引领,凭智慧突围。”郭欢作为班组长,认真听取每位成员的想法,并结合以往攻关经验,沉稳地总结道,“那就先试试整合两种方案的优势部分。” “每次碰到问题,我们都会一起想办法,一起攻坚。”陈琼姣深有体会地说。前不久,她遇到技术配套表标准如何规范的难题,大家纷纷贡献锦囊妙计,让她很快拓展了思路,顺利找到了解决方法 让组员们记忆深刻的是在2024年度重点数字化研发项目立项评审时,用户要求3天内交出完整的立项报告,面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众人互相打气,斗志昂扬。白天,他们火力全开推进项目。夜晚,大家围坐一起研讨交流…… “快吃饭,饭都凉透啦。”张晓涵热了一遍又一遍的饭菜,最后还是被大家“冷落”在厚厚的文件旁。键盘的敲击声、沙哑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该工程主管,陈琼姣家中孩子尚小,组里本想让她按时下班陪伴孩子,她却毅然拒绝,将孩子托付给父母,全身心投入项目。为实现设计智能化,提升方案闭环能力,数据主管祁家祯反复测试,恨不能住在办公室……众组员齐心合力,凭借专业能力与坚定信念,不仅按时完成了任务,还把方案做到了极致,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新人蜕变成“尖兵”
“大家吃完饭别闲着,咱继续‘充电’。”下班后,郭欢笑着招呼大家。 为提升班组整体技术水平,郭欢经常带领组员开展专业培训,探索出了“历练有人帮+业务有人教+作风有人带”的班组“传帮带”模式。班组还充分发挥骨干的引领作用,以导促学、教学相长。郭欢也会针对不同成员,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通过理论讲解、实操辅导、技术研讨、案例分析等,助力新成员快速成长。 王博初入班组,面对庞大的系统架构和海量的数据有些不知所措。“郭班长,我是不是不适合这工作呀?”王博苦恼地向郭欢倾诉,那眼神里满是迷茫与无助。 “你绝对是这块料。”郭欢拍拍王博肩膀,鼓励道,“别着急,我们都会帮你,只要你用心,肯定能行。”此后,郭欢创造各种机会让王博学习,其他组员也纷纷为王博提供便利。 “这个‘家’特别温暖,我一下子就找到了归属感。”王博感动地说。眼前也随之浮现出一幅幅温馨的画面:祁家祯耐心地给他讲解原理架构,郭欢总是在他退缩时及时给予鼓励支持,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说:你可以的……在大家的帮助下,王博很快成长为班组的骨干。 张晓涵刚加入班组时,对班组的文化理念一知半解,她疑惑地问:“以业务为导向,以用户为导向,以创新为导向,以效能为导向,这‘4个导向’的班组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是这‘4个导向’?” “慢慢你就懂了。”郭欢笑着回答道。 当时,张晓涵并不理解班长郭欢的意思,还以为班长故意卖关子,不告诉她。一段时间过后,她明白了。“目睹着同事们于节假日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全神贯注地检测着数据,他们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极致的专注,仿佛周遭的一切喧嚣都已消散,整个世界仅剩下眼前那一组组跳动的数字。他们身上所散发的这种敬业精神,如同一束强烈而温暖的光,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深处。”张晓涵满含深情地说道,“当下的我或许暂时难以企及他们那样精湛的专业高度,但我会以他们为榜样,竭尽全力地投入学习中,争分夺秒地提升自己,力求以最快的速度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人蜕变成为独当一面的‘尖兵’,在自己的岗位上绽放光彩,为团队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在数字化管理组携手奋进的3年时光中,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宛如点点繁星,照亮了彼此前行的道路,共同勾勒出一幅相互促进、茁壮成长的动人画卷。他们秉持着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辍,用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其中,1名成员荣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领域先进个人这一殊荣,更有3人次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突出的贡献,将院级领域先进个人称号收入囊中,成为团队中的闪耀之星。
全员唱响奋进之歌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因航天情怀而凝聚成一个独特的‘大家庭’。”郭欢每每谈起自己的工作就满是自豪,他说,“与复杂技术、海量数据相伴,虽工作空间有限,但我们心向浩瀚宇宙,这份热爱与感动,始终在心中。” 数字激发无限潜能,但在数字化的进程中却充满了挑战。不久前,组员们就遇到了技术瓶颈,即便每一个人都日夜兼程地面对着电脑屏幕奋战,却依旧没有得到结果。 “燃烧小小的梦,不怕赤脚追风,就在勇敢过后,会有万里晴空。梦想破土生长更多答案,繁星背后太阳已开始绚烂,谢谢你做伴……”正当众人一筹莫展时,一首熟悉的旋律响起,大家顿时来了精神,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 “音乐总能带来力量与希望,歌词直抵人心。”郭欢提议道,“咱们把这首《篇章》作为咱们的班歌吧,大家好好练练,一起录制。” 录音棚里,全员为梦高歌,平日与数字代码为伴的他们,此刻心中满是并肩奋斗的回忆与相互扶持的温暖。 在数字化管理组,春有郊外漫步、夏有水上嬉戏、秋有户外拓展、冬有激情滑雪……让这个专注数字航天的团队展现出别样活力与团结。“每个人都能在这个温暖大家庭里找到自己的坐标,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些经历将伴随我们一路前行,成为逐梦路上的坚强后盾。”郭欢说道。 在数字化管理组,5个组员就像紧密咬合的齿轮,在数字航天的轨道上,协同运转,永不卡顿,无论前方是技术的“黑洞”,还是创新的“暗礁”,他们都将携手共进,以团队之力为燃料,以航天梦想为导航,用集体的智慧与坚韧,跨越重重挑战,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图片1:班组参加“我与航天的情谊”主题风貌展合影
图片2:组员们参加所里运动会
图片3:组员们一起学习交流技术算法思路
图片4:组员们一起滑雪
|